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理工论文 → 综合工程 |
|
|||||
我国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重点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3:08:42 点击数:[] ![]() |
|||||
在施工技术政策中,对企业的管理现代化与计算机应用要根据企业性质、资质等级与管理的实际水平,贯彻分类指导、分层次推进的方针。一级建筑企业在工程招投标、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和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都果普遍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并达到微机联网,利用系统集成管理软件进行企业或项目的综合管理。二级及其以下建筑企业,应利用已有的软件成果,对50%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专项应用管理,有条件的企业应达到微机联网。企业要以工程项目为对象大力开发计算机应用软件,逐步实现建筑工程投标报价、施工预算及管理、计划与统计、劳动力管理、工程质量管理、钢筋翻样及优化下料、模板配板的优化设计、文档与资料管理等通用软件,达到信息资源共享。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施工技术确实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有些单项施工技术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施工技术的总体水平、技术装备水平、原材料质量、工人的技术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建设周期长、工程质量差、劳动生产率低等顽症,长期困扰着建筑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并没有真正落实,企业的技术力量在削弱,工程技术人员大量流失;管理粗放,工程质量、管理质量一时很难提高;施工中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大量存在,工业化程度近期不会有大的改变。我国施工技术上取得的成绩,是在建设任务推动下,用高投人的方法取得的,也就是说,用交高额学费的办法换来点滴经验。因此只有走深化改革之路,用利益机制杠杆去调整政策,解决社会、企业之间深层次的问题,才能使企业或行业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技术进步的良性轨道上来。3施工技术的发展形势和展望 根据“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每年将以8%一9%的速度递增。国民经济对建筑业需求旺盛,并将以高于整个国民经济2%一3%的速度增长,建筑业仍然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对巨大的建设任务,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把握技术发展的方向,摸清工程技术上的热点和难点,选准重点,组织科研攻关,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今后巧年内,重点工程项目和大型工程仍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城市建设中,规模宏大、技术复杂的高层、超高层和大型公用设施仍将兴建,地下空间的利用将更加迫切。大型基础设施和工业建设项目不仅规模大,而且工艺技术都相当先进。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数量相当可观。“九五”期间,仅新建城镇住宅一项就超过10亿耐。 3.1建筑施工技术发展重点 (l)发展地下工程与深基础施工,特别是深基坑的边坡支护和信息化施工,同时还应发展特种地基(包括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技术。 (2)总结高层建筑施工经验,发展成套施工技术。要重视超高层钢结构、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技术。 (3)重视高性能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发展预应力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 (4)开发轻钢结构,扩大应用于工业厂房、仓库和部分公用建筑工程。发展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与膜结构。 (5)改进与提高多层建筑功能质量,发展小型混凝土砌块建筑和框架轻墙建筑体系。 (6)开发建筑节能产品,发展节能建筑技术。 (7)开发既有建筑的检测、加固、纠偏及改造技术。 (8)提高化学建材在建筑中的应用。 (9)开发智能建筑,研究解决施工安装与调试中的问题。 (10)发展桅杆式起重机的整体吊装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的集群千斤顶同步提升技术。 (11)金属焊接与检测技术。 (12)建筑企业的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 3.2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3.2.1强化科技意识,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都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方针。要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培养尊重知识、尊重人材的良好风气。切实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广大职工对开发、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大力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要提倡用经济对科技的大投人换取经济的大发展,使行业和企业逐步走上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行业企业素质的振兴之路。 3.2.2强化科技管理,建立健全科技管理新机制。 贯彻执行1992年建设部与国家科委联合颁布的施工企业总工程师职责规定,建立总工程师岗位职责,确立总工程师在企业技术指挥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强化企业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作用。要指导施工企业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重视基础管理和职工培训,办好继续教育,提高管理者和操作者的素质,还要重视技术开发和技术积累,建立本企业特有的工法与工艺管理制度。采用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并抓好新技术工程应用试点和多种新技术综合应用的示范工程,也可开创科技先导型企业或科技效益型的工程。 3.2.3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建筑科技整体水平为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增强企业活力,必须重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的推广工作。当前仍应继续抓好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的ro项新技术。在此基础上,各单位还可根据各自的情况,增加新技术推广的内容,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为使技术推广工作落到实处,应分阶段、分层次地抓好一批新技术示范工程项目,以发挥其典型示范和先导、辐射的作用。 企业要真正认识到技术进步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增强加快技术进步的自觉性和紧迫性,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和推动技术进步的主体。 3.2.4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培育和发展机械设备的租赁和调剂市场当前建筑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老旧机械比重大,性能和安全性都比较差,难以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更谈不上实现建筑工业化。为此,必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多种资金渠道,加速机械设备的更新改造。逐步用先进机械取代约占总数1/3的性能差、能耗高、安全性欠佳的老旧机械,积极发展手持动力机具。机械设备应按专业或工种配套,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要调整企业的装备结构,逐步减小自有机械的比重,发展社会化租赁。对暂时不用的机械设备,及时组织转让,使有限的装备资源得到较为合理的配置。建筑施工中的繁重体力劳动、危险作业和非用机械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工序和工种,应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3.2.5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综合概念,其内涵是要求建筑业从传统手工作业的生产方式中解脱出来,并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过渡。通过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工业化要以科技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专业化,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的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适用的系列化的建筑构配件和制品;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住宅产业基础,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扶植专业企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采取上述政策措施,相信经过若干年努力,将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或地区率先建立起专业门类齐全、技术装备精良、组织结构优化、供应渠道畅通的大生产格局,一个强大的建筑业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