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预防碱集料反应的实践 空军为防止碱集料反应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涉及道面材料、道面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现结合机场道面设计和施工的工程实践,给出预防碱集料反应的具体做法。 4.1 环境调查与材料选择 4.1.1 环境调查 环境调查是调查机场附近5年以上的水泥混凝土工程,判断是否有碱集料反应现象,分析产生碱集料反应原因,以便在工程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4.1.2 材料选择 (1)水泥:当混凝土集料中含有碱活性成分时,严格水泥的含碱量,水泥的含碱量以当量氧化钠(Na2O+0.658K2O)计,不得超过0.6%。 (2)砂:当工程所在地出现过碱集料反应现象时,对混凝土用砂要进行碱活性试验,当测定含有活性二氧化硅和活性碳酸盐成分时不得使用。 (3)石料:当工程所在地出现过碱集料反应现象时,对混凝土用石料要进行碱活性试验,当测定含有活性二氧化硅(如蛋白石、玉髓、磷石英、应变石英、玻璃体等)和活性碳酸盐成分(如泥质白云石质石灰石、蛭石)等碱活性成分时不得使用。 当砂、石料含有碱活性成分,在特殊情况下需使用时,控制混凝土的碱含量,每m3混凝土的含碱量应不超过2kg(计算方法参见《混凝土碱含量限定标准》)。当超过时应采用低碱水泥,并进行碱集料反应试验,确保混凝土不会发生碱集料反应。 (4)外加剂:在混凝土掺加外加剂时要防止导致碱集料反应和其它副作用,严格限制使用高碱外加剂。 4.2 设计 地势、排水设计,要尽快排除道面雨水径流,跑道道面尽量采用8‰~10‰双向横坡,两侧道肩坡度适当加大,跑道两侧土质地区为15‰~20‰,土质表面要比道面低2~3cm,道坪中不宜采用V形沟、集水井的排水方案。 道基处在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做好道基的排水;当土质为盐渍土或土中硫酸盐、碱性盐含量大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换土、降低地下水位、做隔离层等措施;土质为粉砂、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取隔离毛细水等措施。 旧道面修建加铺层时,不应采用松散材料作隔离层,可用油毡、塑料布、沥青砂等作隔离层。旧道面凹陷的处理不能采用材料找平,宜采用低标号混凝土(或贫混凝土)等不透水材料找平。 4.3 施工 水泥混凝土配合设计控制混凝土的碱含量,即每m3混凝土的含碱量应不超过2kg。当超过时应进行碱集料反应,如试验发生碱—硅酸反应,应采用低碱水泥、低活性或非活性集料;如试验发生碱—碳酸盐反应,应严禁使用碱活性集料。 施工准备阶段做好全场临时排水,防洪排涝;做好道基施工,防止出现不均匀沉陷,造成道面和道基积水。 混凝土的拌和用水量,应严格按配合比控制。严格遵守规范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确保混凝土充分拌和、水泥充分水化,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采用真空吸水工艺时,采用吸水时间和吸水量双重控制,以期保证吸水效果同时带走混凝土中部分已溶于水的碱。 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提高混凝土的质量,主要有在道面混凝土中掺粉煤灰、推广真空吸水工艺等。 近几年来,由于我们在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的设计和施工时始终把预防碱集料反应放在重要地位,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的各个环节都给予充分重视,新建和翻建的机场中没有再发生碱集料反应,证明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