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综合工程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工程建设管理及关键技术研究      ★★★ 【字体: 】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工程建设管理及关键技术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59:56   点击数:[]    

七.南京二桥工程质量管理的初步成果

南京二桥开工建设将近三年,无论是施工进度、质量和投资,都控制得比较理想。从工程的形象进度上讲,各标段都达到了工程总体实施方案中工程进度计划要求;从工程质量方面讲,从目前已完工的分项分部工程的检测来看,工程质量也全部达到优良级。根据省厅质监站和指挥部、施工、监理单位对已完成的工程所做的质量检测,各项分部工程的质量指标都已达到和超过国家施工规范和二桥技术规范的要求。

南京二桥工程共1634根钻钻孔灌注桩已全部完成,经过超声波无损检测及按照5%的抽检频率进行钻孔取芯,所有钻孔桩均为完整枝,无一缺陷,混凝土试件强度评定均超过设计规范要求。

南汊桥南、北主域钢围堰封底混凝土经钻孔取样后检测,各项指标完全符合规范要求,钢护筒的平面偏差、着岩平面编位和斜度偏差均低于技术规范的允许误差值.南北主墩42根3m直径超深钻孔灌注桩,经建设、监理单位无破损声测检查,桩基质量优良,均为完整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随机抽检取芯两根,桩基水下混凝土均匀、连续,芯柱表面无空隙气泡,桩基试样强度超设计要求,表明水下混凝土浇注质量良好。

已通过交工验收的南岸引线沥青中面层的平整度就达到0.76mm,已接近沪宁高速公路上面层的平整度.大大超过国家规定的沥青上面层平整区1.8mm指标。当然,不仅是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一项指标达到要求,其他压实质、横坡度、宽度、厚度都达到了技术规范的要求,达到部颁优良级标准,为国内一流水平。南岸引线经过通车一年多每昼夜达20000辆的实际运行考验,路基稳定、路面双桥头的质量均非常稳定,无明显变形和沉降。

1999年9月份,南京二桥指挥部在靖江施工现场召开了钢箱梁预拼的专家评审会,根据国内著名焊接、结构专家对钢箱梁制作的评审,认为南京二桥钢箱梁制造成功采用了极件无余量切割下料技术、板单元件无马组装技术、板单元件反变形组焊技术等新工艺、新技术,钢箱梁制造的总体质量优良,达到国内制造的新水平。

1999年12月份通过交工验收的南汊桥索塔混凝土无论内在质量还是外观质量均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高度好评,认为是目前国内在建大跨度桥梁主体混凝土最好的索塔。加索塔垂直度设计要求是1/3000,而实际上我们达到了1/90000和1/13500;混凝土试件强度均超过设计规范要求,交工验收委员会最后给出97.60高分。

将近三年来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表明,指挥部就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措施、做法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八、南京二桥关键技术研究

南京二桥建设指挥部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针对工程建设过程的重点和难点,为达到我们在建设初期提出的质量目标,我部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现将在二桥建设过程中实施的重要的科研项目汇总如下:

l..根据南汊大桥索塔斜拉索锚固区。环向预应力索的半径小(仅1.55m)及准备引进VSL真空辅助压浆工艺的设计要求,指挥部分别在浙江大学及施工现场做了索塔节段足尺模型结构和工艺试验,确定预应力的设计参数及施工工艺,为设计和施工单位提供实际经验。

2.针对设计单位提出的在南汊大桥采用辅助索来解决斜拉索风振、雨振问题,指挥部委托同济大学专门对斜拉索风振、雨振问题进行研究,最终采用液压阻尼器取代辅助索,既简化了施工又增加了桥梁的美感。

3.针对目前国内所建成大桥的结构监控还基本处于空白的实际情况,指挥部下决心在南、北汊两座桥施工过程中实施全方位的监控系统,即完成结构安全监控及运营期桥梁结构安全监控系统,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实施,相信该项研究有利于提高对二桥的结构安全和运行监测并为其他特大型桥梁的监控提供宝贵经验。

4.钢桥面铺装是世界级的工程难题,指挥部针对此种情况,与东南大学及美国林同炎国际咨询公司一道对桥面铺装的强度、变形特性、温度稳定性及疲劳耐久性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和试验,根据目前我们的试验结果,提出了符合二桥实际情况的铺装设计和实施方案,计划在8月进行试验段试铺,10月在南汊主桥上正式铺装。

5.南汊大桥主梁为扁平流线型钢箱梁,指挥部针对钢箱梁制造的关键技术,联合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高校进行联合攻关,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进行制造的钢箱梁得到了国内外桥梁专家的高度评价,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针对施工中的技术难点进行攻关。如北汊大桥钻孔桩施工钻进到岩层后,发现孔内持续漏浆.需不断补浆才能保持孔内水头,而覆盖层没有出现塌孔现象,经过仔细分析.判断认为是岩层裂隙,经过指挥部召集专家进行专题讨论研究,对封闭岩层裂隙提出了两种措施:(1)对于泥浆流失速度较慢,岩层裂隙不大的情况,通过调整泥浆性能;提高泥浆比重、增加泥浆粘度,并在孔内投粘土或粘土制的砖块和碎石(粒径大小根据现场情况定)。然后提高孔内水头,用刮刀钻正循环慢速反复钻进,经过反复护壁达到封闭岩层裂隙的目的;(2)对于泥浆流失速度较快,岩层裂隙较大的情况,采用正循环钻孔,通过钻杆压早强水泥浆(早强时间据现场情况经试验确定)。水泥浆的量根据泥浆流失速度确定(其数量能满足水泥浆凝固前的流失量)。压完水泥浆后提钻井提高水头,达到水泥浆封闭着层裂隙的目的。并在压完水泥浆后恢复钻孔。经过实践,这些应用型的技术措施处理得当,对钻孔灌注桩的质量和进度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桥指挥部根据施工中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大科研投入,上面所举的例子仅是一部分,诸如GPS全球定位系统在高精度测量中应用、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试验、VSL全液压吊机试验、65000kN大吨位支座研究、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试验等等。总之,在二桥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精品工程不仅体现在工程的质量上,而且体现在工程的科技含量上,希望这一项工程的建设,能够使国内的建设、设计、施工水平再上新台阶。

九、工程建设管理中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在二桥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总结了经验,同时感到在建设管理上还面临着新的课题,在下一步实践中,我们还将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强化和探索:

1.提高施工的科技含量、加大设备投入,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是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工程质量优劣不仅要体现在工程的内、外质量上,也同时要反映在工程的科技含量上。在二桥建设过程中,我们已深深体验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通过引进成熟的先进施工工艺、施工设备不仅降低了施工中的难度,而且对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有利;而针对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开展专项科研不仅能有效解决施工的难题,而且对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提高我国建大跨度桥综合水平有利。在二桥后期建设中我们将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科技含量,真正体现出现代化桥梁建设的科技水平。

2.施工单位作为工程建设的质量主题,其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的质量,而作为施工直接操作者的施工技术人员和施工工人的素质是评判一个单位主体素质的直接指标。目前我国工程施工界的现况是:施工单位社会地位低,合格的技术工人较少,高级技工更少,土建施工单位一线操作工人的主体是"农民工";加上标竞争激烈,标价普遍偏低,一般施工企业的一线施工工人总体素质普遍较低,这种现状极不利于施工单位抓好工程质量,由于大量的一线施工人员均是边干边学的农民工,而且人员随着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施工工人的操作技能、操作水平较低。二桥在建设过程中注意对一线施工技术人员和施工工人进行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如在南汊桥预应力施工中指挥部专门邀请技术人员对操作工人作岗前培训并采取发放上岗证措施,来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和技能,但对面广量大的一线操作队伍而言,仅靠指挥部办这种短训班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3.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及施工的难易程度;监理单位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它体现在对工程施工方案的审查、施工过程的监督及施工后的验收。在现代大型工程的建设中,对设计、监理单位提出了很高要求,但如何保证设计的合理周期,提高设计水平和质量,提高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各方做出努力,要求他们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开拓,不能老是在过去的水平上停滞不前。

4.正确而全面地理解质量与工期、质量与投资、内在质量与外现质量的辩证统一关系。我们需要的是有质量的进度,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当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时,坚决服从质量,当质量与投资发生矛盾时,宁可加大投入,也要满足质量标准。工程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一样重要.在实际施工中,我们不仅要确保工程的内在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也要保证工程的外观质量,使大家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外观质量的优美线条中感受?quot;精品工程"的独特魅力。

5.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还缺乏一些规范性的约束条件。目前施工质量管理上人为因素和痕迹较多,只有在施工队伍素质高、监理要求严、指挥部管理到位的情况下,工程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否则,工程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对工程质量管理长抓不懈的重要前提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工程质量的强化管理不能停留在人治阶段,质量管理与控制也不能因人而异,因此我们体会到在狠抓工程质量的过程中,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纲领性、规范

性文件,让全体建设者都依法为据抓好工程质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至关重要。

6.工程项目建设是有众多单位参与的系统工程,如何充分发挥参与单位的积极性、能动性。做到工程的各工序衔接好、配合好.也应更深入地进行研究。尤其工程技术人员不但在技术上,在管理上也要加强学习和总结,现代工程建设需要复合型人才,掌握一项技能在现代管理中很难适应,要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南京长江二桥628m跨钢箱梁斜拉桥的关键施工工艺

  • 下一篇文章: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大桥总体设计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工程建设管理及关键技术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工程建设管理及关键技术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INTERNET与产品设计的联合
  • ››预应力砼连续梁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
  • ››盾构隧道横向上的地震特性和抗震设...
  • ››武汉市地铁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用旧沥青混和料修补路面坑槽应注意...
  •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
  •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自动找平梁的原理...
  • ››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的钢筋锈蚀与防...
  •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 ››陕西回族建筑特征初探
  •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
  • ››南京长江大桥
  • ››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
  • ››南京长江二桥南汊斜拉桥合龙技术
  •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南汊桥斜拉索制作...
  •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大桥总体设计...
  •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工程建设管理及关...
  • ››南京长江二桥628m跨钢箱梁斜拉桥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