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理工论文 → 综合工程 |
|
|||||
沧州市某生活管理处采暖系统节能改造工程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57:16 点击数:[] ![]() |
|||||
变送器送至控制器KGS,由KGS控制变频器VVVF的输出频率,从而控制水泵的转速。当系统需要的补水量增大时,水压欲下降,控制器KGS使变频器VVVF的输出频率提高,水泵的转速提高,补水量增大,以满足系统需要补水量的增大,维持水压基本保持不变。当系统需要补水量的减少时,过程相反,控制系统使水泵减速,仍维持系统水压的恒定。 如果1号变频泵发生故障,触电ARM接通,继电器2KM通电吸合,发出故障报警信号。同时,由于时间继电器3KM的通电,经延时,接触器2KM通电吸合, 2号变频泵自动投入工作。 6.监测计量系统6.1 流量变送器的型号的选择与安装 根据计算循环水量625 t /h,可把总管管径设计为DN400,故选用LWCQ-0422型不断流式涡轮流量变送器,用于测量总流量。 这种变送器的特点:抗杂质性能强,叶轮转动可自动排除悬浮物,污垢对精度的影响小,流量范围宽,灵敏度高,压力损失可忽略不计。 所选变送器可安装在除污器与循环水泵吸入口之间或循环水泵出口和锅炉进口之间。安装时,可配备DN40定型三通,要求通过法兰连接。 注意:须保证流体充满管道,不得有气泡。同时,应保证变送器进水口前端至少有20倍的管径长度的直管段,出水口端应有不小于7倍的管径长度的直管段。如果原有管道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则应另设管道或加长原管道。LWCQ型变送器可不设旁通管,但应远离外界电磁场,其信号线采用双芯屏蔽线。 LWCQ-0422型变送器的工作参数为:公称直径400mm,正常流量范围320~1100m3/h,最大工作压力1MPa。 各用户和各管段流量的检用便携测式流量仪。流量集中检测投资大,且不必需,故不予采纳。 6.2 测温元件的选择 采用微机监测,网路总供、回水网路及各环路供、回水网路;最近用户、最远用户、建筑规模较大的用户及重要用户分别安装AD90或TZ型热敏电阻作为测温元件,信号线使用双芯屏蔽线;其它用户采用TZ型热敏电阻,信号线使用RV1×0.4~0.75mm2普通导线即可。其余用户安装工业用温度计或玻璃液体温度计。测量范围要求:(-100~+100),精度要求:(0.5~2)℃。有机液体呈红色,刻度清晰,易于读数,精度可靠,价格便宜易损坏,可带保护套。 注意:系统总供、回水测点布置,要求精度较高。总回水温度测点应设两台锅炉各供水管合并后的总供水管上。温度计安装应使感温部分位于被测介质中心,较小的管径可倾斜安装。倾斜安装时,温度计与管轴的夹角不应小于45。,且温度计插入管道的方向应与流体流动的方向相反。温度计要在安装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的部位。 测温点布置见施工图。 6.3 压力表的选择 选用普通弹簧压力表:测压点压力相对稳定,最大量程取1.5倍额定压力:测压点压力不稳定,最大量程取2倍额定压力。通常总供回水精度选一级,其它可稍放宽,常用Φ100的,重要的取Φ200。 6.4 微机监测计量仪的选择 根据选用流量变送器的型号和数量,以及测温元件的布置情况,选用GWJ—Ⅱ型多点测温微机监测计量仪。 GWJ—Ⅱ型多点测温微机监测计量仪的功能——测供、回水温度:20~110℃;测各用户入口处的回水温度:20~110℃;测总循环水量:小于999 t/h;计量瞬时热量:小于999×104 W;累计全年热量:999999×104 W;打印供热参数。 6.5 其它要求 为进行网路平衡调整,要求网路系统各用户引入口设置检查井。在各环路、各用户供、回水管安装压力表、温度计和调节阀,详见施工图。 为进行耗煤量、耗电量、耗水量的监测,要求锅炉房单独安装电表、水表并设置煤称。 选择压力表时,一般要求被测点的压力在压力表量程的1/3~2/3范围内为佳。安装时,压力表要安在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的部位,且要求压力表垂直。取压口与压力之间应设阀门,以备检修时使用。一般在不读数时,应将压力阀关闭。 7.锅炉运行量化管理有关计算数据已经列于“量化管理运行参数表”中,在此只给出相关的计算依据公式及简要说明,锅炉运行量化管理所需的数据请参阅该表。 7.1 供、回水的温度 《节能技术》公式(3-30)和公式(3-30)给出了运行调节的供、回水的温度计算公式: tg = tn+Δts´×[Q /(Ā× Ť)]β +Δtj ´×[Q /( G× Ť)] ℃ th = tg- 2Δtj ´×[Q /( G× Ť)] ℃ 其中:th、tg —— 某一室外温度下的总供、回水温度,℃; tn ——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Δts´—— 用户散热器设计供、回水的平均温度,℃; Δts´ = 0.5×(tg´+ t h´-2 tn),℃ tg´、t h´—— 设计供、回水的温度,℃; Δtj ´—— 用户设计供、回水的温差,℃ Δtj =(tg´- t h´)/2 ℃ Q —— 相对热量,Q =(tn – tw)/(tn – t´w); tw —— 当天室外日平均温度,可采用当地气象台站预报值,℃; tw ´——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β=1/(1+B) B —— 散热器传热系数实验指数,可查《节能技术》附录3-1和3-2; Ā —— 用户散热器相对面积,即散热器设计面积与实际需要面积之比,Ā = Fs / F j; Ť—— 锅炉运行相对时间, ŤĞ = Ts /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