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综合工程

上一页  [1] [2] [3] [4] 


Tags:


   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      ★★★ 【字体: 】  
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57:09   点击数:[]    

了大大的缩短;
  另外,根据各个旅游区(点)在全国的分布状况看,每个省的首批4A级旅游区(点)或者以该省的主要交通(铁路交通或公路交通)干道为轴线呈线状分布(如江苏、陕西、贵州等),或者以省会城市为中心成组团形分布(如浙江、四川、广东、西藏、新疆等)。这也说明城市会对旅游区(点)的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的高低造成影响;各个旅游区(点)的交通便捷程度是该次评价的重要标准。
  从总体上讲,在187家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中,就有83家位于中等以上的城市中(见表2),比例占到了44.38%,已经说明了这次的质量评定标准的参考指数有一定的特殊规律性。可以推断,依赖或靠近于城市的旅游区(点),由于在交通、卫生、管理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先天”优势,其服务、环境质量以及管理水平更易达标。因此,在本次评价结果中,有很多都是现代的城市人文景观旅游区(点)。也不难推断,很多没有入选的著名景区比如自然资源更为丰富、国内外比较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在基础设施、旅游服务等“硬件”标准上尚有较大欠缺,国家4A级旅游区(点)的评价对这些旅游区(点)的“硬件”建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旅游局.关于批准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并颁发证书和标牌的决定[J].旅游调研,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2001,(1):54.
  [2] 陆林.山岳风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兼论黄山与美国黄石公园之比较[J].地理学报,1996,51(4):315-321.
  [3] 张捷,都金康,周寅康,等.自然观光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研究:以九寨沟及比较景区为例[J].地理学报,1999,54(4):357-364.
  [4] 潘勇.上海市区居民旅游强度、频度分析及旅游行为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硕士论文,1998.
  [5] 朱同林.九华山旅游者人口学特征及其行为研究[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6(3):310-434.
  [6] 孙玉贞,马耀峰,孙根年,吴冰.昆明市亚太地区主要旅游客源及特征分析与预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6(1):95-97.
  [7] 邓明艳.成都旅游市场时空分布模式研究[J].国土经济,2000,(3):41-42.
  [8] Wilson A G.A statistical theory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models [J].Transportation
Research,1967,(1):253-267.
  [9] Miossec J M.Elements pour une Theorie de l EscapeTouristique [M].Les Cahiers Du
Tourisme,C-3,CHET,Aix-en-Provence,1976.
  [10] Gormsen E.The spatio-temporal development ofinternational tourism:attempt at a center-periphery model [M].In La Consommation D espace Par le Tourism et
saPreservation, Chet,Aix-en-Provence,1981.150-170.
  [11] Lundgren J O J.Tourist impact/island entrepreneurshipin the Caribbean
[C].Conference paper
quoted in Mathieson,1973.A.,and Wall,G.Tourism:Economic,Physical,and Social
Impacts.Longman,1982.
  [12] Britton S G.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tourism in aneocolonial economy:A Fiji
case study [J].Pacific Viewpoint,1980,21(2):144-65.
  [13] Mitchell L S and Lovingood P E.Jr.Public urbanrecreation:An investigation of
spatial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976,8(1):6-20.
  [14] 普列奥布拉曾斯基,V.S.克列沃谢耶夫,V.M.(吴必虎,蒋文莉,等译).苏联游憩系统地理[M].广州:华东师范大学旅游教育专业印行,1989.
  [15] 陈野信道.观光社会经济学[M].古今书院,1985.
  [16] Mitchell L S[英].Recreational Gegraphy:Inventoryand Prospect [J].Pros.Geogro,1085,37(1):6-15.
  [17] 石井英也[日].空间时代观光旅游地理学的课题[J].地理,1988,33(1):72-76.
  [18] 斯蒂芬L J史密斯(南开大学旅游学系译).旅游决策与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1.137.
  [19]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9(1):87.
  [20]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中国旅游统计年鉴[R].中国城市年鉴社,2000,(16):101-132.
  [21] 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等.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52(2):97-103.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申请评定报告[R].2001.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初探

  • 下一篇文章: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INTERNET与产品设计的联合
  • ››预应力砼连续梁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
  • ››盾构隧道横向上的地震特性和抗震设...
  • ››武汉市地铁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用旧沥青混和料修补路面坑槽应注意...
  •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
  •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自动找平梁的原理...
  • ››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的钢筋锈蚀与防...
  •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 ››陕西回族建筑特征初探
  • ››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