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综合工程
   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综述      ★★★ 【字体: 】  
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综述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57:04   点击数:[]    

61]。Kotler和Barich认为旅游感知形象应建立在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利益、价值的预先假设基础之上[62]。Sheth,Newman,Gross建立了旅游感知形象的市场选择消费模型,包括功能、社会、情感、认知、环境等多维消费营销管理的价值研究[63]。由于女性社会地位和出游率不断提高[64-67],Ercan and Sevil认为旅游市场营销者、广告宣传者和旅游目的地促销者,应注意旅游营销中男性和女性的关系[68]。Butler根据游客需求周期理论,认为新型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市场营销可能会过度吸引游客,当供给方需求的推动力增加时,超过了目的地承载力的临界线,旅游者就会不再选择这个旅游目的地[69]。Gartner依据Gartner and Hunt的研究数据,运用了多层面的尺度分析,以帮助市场营销者确定更为有效的旅游市场细分[70]。
  在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中,旅游目的地营销不但要充分了解旅游者心目中的感知旅游形象,而且还要对竞争对手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深入了解,目的地营销人员应充分了解自身与竞争者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拓展旅游市场定位战略[71,72]。旅游市场战略定位是旅游者心目中对旅游目的地树立与众不同旅游形象的感知过程[73-75]。拓展旅游战略定位包括目标客源市场中的目的地形象感知识别、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竞争比较以及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需求和差异[76-79]。如果该目的地的形象感知特色不突出、营销管理不得力,旅游者的旅行选择几率将大大减少[80]。
    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近年来,我国旅游学者在吸取了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拓展了旅游形象感知的理论领域,特别对旅游形象设计的概念、内涵和营销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实证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林炎提出了旅游形象设计是我国旅游城市面临的新课题[81];陈传康在旅游形象设计的实践中,提倡抓住地方文脉进行形象设计导入,并将企业形象识别理念引入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中[82];保继刚认为旅游者感知的旅游形象受到感知距离和目的地的人文事象等因素的影响[83];王家骏认为,如果旅游感知形象和旅游者的期望与偏好之间差异性越大,潜在旅游者选择的可能性越小,而同一性越大,中选机率会增大[84];吴必虎等则对中国居民的旅游目的地行为进行了研究[85];谢飞帆介绍了旅游形象地研究在西方的掘起[86];张安等则提出了旅游感知形象的策划设计内容、方法和旅游感知形象评价指标体系,认为形象感知策划是多学科、多阶段的系统工程[87];屈海林、聂献忠、谷明则分别以香港、上海、大连等城市为例,探讨了都市旅游形象营销的思路[88-90];李蕾蓄则系统地介绍了旅游地形象策略的理论与实践[91];王磊等从旅游主客体的角度,探讨了实际发射性、传播发射性、个体化、社会化等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旅游形象感知的主客体关系[92];宋章海从旅游者感知出发,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可感知性与不可感知性,提出了应用正确运用旅游形象要素进行营销策划的观点[93];谢朝武等则探讨了旅游形象感知策划的系统组织程序,提出了旅游形象策划的参与型组织模式[94]。
    3 结论
  国外同类研究,从研究内容而言,主要集中在旅游形象感知的影响因素、形象感知类型、形象感知行为模式、形象感知营销的研究等方面;从研究方法而言,不但有定性研究,而且有定量研究;从技术方法而言,不但有单因子分析,更有多因子分析,有的还运用了GIS及SPSS等研究手段;从研究区域而言,不但有国内旅游形象的感知研究,而且有跨国多目的地的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从研究结果而言,相当的研究结果依赖于市场抽样调查数据,结果分析具有客观性,主要为旅游企业营销管理提出市场定位战略。
  国内同类研究,从研究内容而言,主要是对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策划研究;从研究方法而言,大多是对旅游形象策划的定性研究,对定量研究则处于起始阶段;从研究区域而言,只局限于对国内和区域性旅游形象的策划及设计研究;从研究结果而言,相当的研究成果是从区域性旅游市场开发,具有主观性,主要为地方政府经济和社会的战略发展提出建议及对策。
【参考文献】
  [1] Goodall,B.How Tourists Choose Their Holidays:An Analytical Framework[A].In Marketing in the Tourism Industry:The Promotion of Destination Regions[C].edited by B.Goodall and G.Ashworth.London:Routledge,1990,pp.1-17.
  [2] Gartner,L.Image Formation Process[A].In Communication and Channel Systems in Tourism Marketing[C].edited by Muzaffer Uysal and Daniel R.Fesenmaier.New York:Haworth,
1993,pp.191-215.
  [3] Fakeys,P.C.,and J.L.Crompton.Image Differences between Prospective,First-Time,and Repeat Visitors to the Lower Rio Grande Valley [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1,30(Fall):10-16.
  [4] Boulding,K.The Image.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M].1956.
  [5] Gartner,C.M.The Meaning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生物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 下一篇文章: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初探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综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综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INTERNET与产品设计的联合
  • ››预应力砼连续梁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
  • ››盾构隧道横向上的地震特性和抗震设...
  • ››武汉市地铁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用旧沥青混和料修补路面坑槽应注意...
  •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
  •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自动找平梁的原理...
  • ››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的钢筋锈蚀与防...
  •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 ››陕西回族建筑特征初探
  • ››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综述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