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综合工程

上一页  [1] [2] [3] 


Tags:


   生物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 【字体: 】  
生物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57:02   点击数:[]    

技术在解决医药、农业、环境等各个方面问题确实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并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GMOs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安全性也是不能忽视的。UNDP《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呼吁,人们应对基因改良生物的长期影响做进一步研究,并提倡对基因改良产品做标记,以便使顾客做出知情的选择。《报告》并指出,生物技术和食品安全问题往往是政策欠妥、法规不当和缺乏透明度的结果。

  提出下列几点对策:

  1)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署第30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公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了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还规定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由生产、分装单位和个人负责标识、未标识的,不得销售。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应当载明产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主要原料名称等等。《条例》的颁布,为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安全使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下一步有两个重要的工作可能应该重视的,一个是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问题涉及的部门多,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第二个是宣传、教育、贯彻落实问题,转基因作物将涉及到广大农民,目前中国农民对什么是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为什么要采取标识制度等等方面的教育十分重视。

  2)切实加强生物安全的科学研究工作。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一些国家,在生物安全方面较早就开展了研究,而中国在这方面还处于刚起步或尚未开始的阶段。对农田及自然生态系统中一系列的生态风险的研究如何起步,如何切入,得到的结果往往既有正面效应、又有负面影响。对此又如何作分析等等一系列问题有待研究。在对人体健康影响问题,可能与生态效应一样,得到结论有一个时间问题。可能在短期内得不到结论。这些问题都是在考虑生物安全科研时可供思考的问题。

  3)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饥饿问题有一个创新的问题。前面已经肯定,转基因技术是解决粮食短缺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应该说不是惟一的途径。中国育种家袁隆平培育出来的超级稻最高亩产可达1139 kg,他的杂交水稻提高的产量可解决5 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因此研究新的提高粮食产量及品质的途径,走创新之路是非常重要的。

  4)切实加强正确的全民宣传活动。尤其要注意媒体的报道。2000年12月,北京一个发行量很大的媒体作了如下的报道,题目为本报记者驱车百余里,寻找转基因草。记者在北京近郊见到6.67 hm2由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的转基因草,在宣传这草的一系列优点外,最后一句话是转基因,让小草也疯狂。这里最少有两个问题:一是任何转基因植物种植这么大面积,必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可报道上并未提到一点;二是我们虽然不知道这种转基因草是什么种,它在北京近郊是否有亲缘关系很近的近缘种?一旦这种小草真的疯狂起来,上面我们提到的加拿大转基因油菜问题很快在北京近郊就会发生,有可能通过种子传播到大量的农田里成为杂草,如有近缘种,还可能通过杂交,让本来不是杂草的近缘种也到处疯狂起来。

  5)不能让中国的大地成为发达国家的实验场所。现在在一些发达国家,虽然进行大量的生物技术,包括GMOs的研究,但不允许作商品化的种植。如挪威等欧洲一些国家,GMOs作商品化种植要经过国王或国会的批准。目前国际上实验室已经成功的转基因作物是大量的,但真正被各国政府批准能作商品化种植的还极少。已有迹象表明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各种途径把实验室的成果拿到中国来作大田试验,甚至大面积的种植,而我们多数人还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上述转基因草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双方都愿意接受的例子。但如果大面积种植后真出现严重的生态负效应,后果将不可收拾。

  参考文献

Farre, E.M. et al. 2001. Acceleration of potato tuber sprouting by
the expression of a bacterial pyrophosphatase, Nature Biotec.,
19(3): 268-272.
Losey, J.E. et al. 1999. Transgenic pollen harms monarch larvae.
Nature, 399: 214.
Mikkelsen, T.R. et al. 1996. The risk of crop transgene spread.
Nature, 380: 31.
Pena, L. et al. 2001. Constitutive expresson of Arabidopsis leafy
or APETALA, genes in citrus reduces their generation time. Nature Biotec., 19(3): 263-267.
钱迎倩, 马克平. 1998. 经遗传修饰生物体的研究进展及其释放后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学报, 18(1): 1-9.
钱迎倩, 田 彦, 魏 伟. 1998.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评价. 植物生态学报, 22(4): 289-299.
钱迎倩, 魏 伟, 桑卫国, 马克平. 2001. 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 21(3): 337-343.

转载出处:钱迎倩 马克平 魏 伟 裴克全. 1996. 生物安全的现状与对策.《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二)》(汪松、谢彼德、解焱编辑).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152-156页.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成铁工程文化活动楼预应力技术的设计研究

  • 下一篇文章: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综述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生物安全的现状与对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生物安全的现状与对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INTERNET与产品设计的联合
  • ››预应力砼连续梁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
  • ››盾构隧道横向上的地震特性和抗震设...
  • ››武汉市地铁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用旧沥青混和料修补路面坑槽应注意...
  •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
  •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自动找平梁的原理...
  • ››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的钢筋锈蚀与防...
  •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 ››陕西回族建筑特征初探
  • ››生物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