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综合工程
   原点上的突破      ★★★ 【字体: 】  
原点上的突破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56:02   点击数:[]    

,一厂家甚至宣传称自己的叫电视已经不合适,空调、手机、个人电脑都有相似的情况。概念的混乱最终令厂商企图借此来刺激消费者的愿望落空。

一位很有成就感的广告人在向别人炫耀,市场上正在畅销的某某商品,正是由于厂家采用了自己制造出来某某概念发了大财。在媒体上,国家部委的一些技术专家似乎专门跟各厂家过不去,天天说某某商品所使用的概念不科学、不规范。厂家也在通过各种渠道大面积地向公众宣传自己的产品与众不同地采用某种国际领先的技术,达到了国际一流的品质。尽管这种“技术”可能在严肃的科技界闻所未闻。

前一段的核酸风波便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一位曾经在影碟机行业浸泡已久的职业经理人痛心疾首地慨叹,DVD市场未能迅速启动,与宣传超级VCD时,各厂家标榜所谓“高清晰”或“超高清晰”不无关系。

概念特别是厂家自造的“概念”泛滥,实质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侵害,同时也将对企业对新产品的设计、研发产生不良影响。听任这种游戏的继续,将无益于中国企业向国际品牌看齐。

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各种精心包装的概念把老百姓胃口吊高了,而连续不断且有愈演愈烈的价格混战将令厂家无心且无力在研发与设计以及品质管理大量的投入,我们企业的产品将永远是变不成天鹅的丑小鸭。一升一降,企业必然失去在市场上的公信力,失去消费者的信赖。


回归原点

经典的4P营销理论四要素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Place)、促销(Promotion),产品被放在了首位。反其道而行之的4C理论中包括了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付出的成本、消费者的购买便利性、与消费者的沟通,消费者的需求被放在了首位。我们认为,其实4P与4C在行为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冲突,企业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最终表现形式上就是产品,换言之,产品是整个营销的基础,无论理论形式和观点如何变化,为消费者提供他们所需求的产品,而不是企业的一厢情愿,企业才可以获得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在中国,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例如汽车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在陆地上更快速到达另一个地点的需要。而越野车是用来给野外作业的人们代步的,既无法让孩子们玩耍,也无法满足贵宾们参加宴会的需求。

在中国近几年大行其道的“服务秀”实际是对自身产品质量欠缺的非返厂维修,这本身就是质量与价格的悖论地。结果,某些厂家的“服务秀”大行其道,成为营销的风尚,营销成本居高不下,随着马拉松式的价格淘汰战,势将成为企业竞争的软肋。

理性消费时代已经到来,核心就是个性产品,真实价格。

是时候让我们回归营销的原点——产品上来了。

我们的产品不能再成为大路货的标志,中国企业与对手竞争的本钱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价格上。回想80年代中期,大家在耻笑苏联生产的摩托车又大又笨又耗油,在21世纪,我们的产品不应再只是在发达国家的便利店上成打的摆放。

在去年的中国新营销论坛上,与会者就信息时代的营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强烈,互联网给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更为直接便利,企业与令消费者的沟通也更为容易,消费者为此所付出的成本亦更为低廉,而企业用自己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则成为焦点所在。

回归原点,企业以创新性设计的个性化定制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需要,寻求营销突破,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

不一定是性能最强大的,但应该是用户最需要的。
不一定是功能最全面的,但应该是功能最完美的。
不一定是材料最昂贵的,但应该是造型最富美感的。
不一定是价格最便宜的,但应该是性能比最好的。
不一定是功率最强大的,但应该是最舒适安全的。

我们需要通过优美的工业设计,来体现我们科技进步,文化内涵,人文关怀和对环境的关注,唯此我们的产品才不是粗陋的。

不单纯依赖概念取胜,不单纯依赖价格取胜,不企求销售促进的附加条件,而靠产品的理性表现力取胜,这是中国企业应象消费者交出的一份出色的答卷。

过剩经济已经无法靠单纯的“物美价廉”来赢得市场,拥有强大的销售力有助于产品最终送到顾客手中,而包含产品形象、品牌形象、企业形象的形象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而以产品设计、形象设计、环境设计以及设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工业设计则使这三力有机结合,相互作用。

中国企业拿什么与对手拼杀,价格?无法维持合理利润的价格,无异于杀鸡取卵,一味的采取低价策略,便永远无法诞生占领高端市场的品牌;技术?在众多领域我们真正取得技术主动权尚需假以时日;渠道?洋品牌已经逐渐克服水土不服,开始学会在我们的后院安营扎寨了;设计?尽管我们的起步较晚,但还有得一搏。

这也正是我们开始关注引入很久,但始终未引起各界高度注意的工业设计的缘由。

竞争始于起跑线

有人说,日本经济的成功就是设计力的成功。从五十年代开始,日本就把工业设计现代化作为日本经济发展的战略导向和基本国策。日本千叶大学著名学者宫畸清教授在介绍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时,谈到日本产业振兴和经济增长有三要诀:一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二是领先一步的工业设计;三是不断完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与国际接轨的全过程造价控制

  • 下一篇文章:设计界面说——探讨设计艺术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原点上的突破”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原点上的突破”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INTERNET与产品设计的联合
  • ››预应力砼连续梁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
  • ››盾构隧道横向上的地震特性和抗震设...
  • ››武汉市地铁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用旧沥青混和料修补路面坑槽应注意...
  •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
  •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自动找平梁的原理...
  • ››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的钢筋锈蚀与防...
  •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 ››陕西回族建筑特征初探
  • ››原点上的突破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