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都市中心部,在每一座建筑都可以作为标志性建筑物的时候,具有特征的可以以其辨别方向的相对物就变的很少了。在这种环境中寻找道路的时候,街角的雕塑和大型停车场等等就成为了非常有效的移动支援工具。
综上所述,在sign计划是以充分把握环境和利用者的特征为前提的,综合性设计工程。
3 sign计划的评估
sign计划实施后,就要展开对这个计划的评估活动。没有适当的评估就很难找到进一步的改良措施。过去20年中日本学者以美国本土的大型机场空间设计作为对象,专门针对sign计划,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然后把这些结果以1990年美国修改颁布的ADA(美国残疾人保障法)为基准,从universal设计观点出发,总结出关于在sign系统开发过程中对于建筑空间,视觉传达,电子通信的18项评估标准。因为对于各个项目的解说都非常的详细,在这里我想把关于视觉传达评估的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整理后介绍给大家以做参考。
(1)图形明了,概念不混淆,限制个数。 (2)是否放置在弱视人群也能很容易看到的位置,是不是具有一贯性。 (3)“方向sign”和“说明sign”在全体设施的配置中是否有矛盾的部分存在。 (4)以确定场所为目的的sign设计,是否能够很容易被走路的人或者乘坐交通的人识别。还有是否具备多方向的可识别性。 (5)以指示方向和确定位置为目的的设计中,能不能有效的利用色彩和符号。 (6)信息能不能准确的传达给有色彩障的人(色盲) (7)设置的sign系统,盲人是否也能够利用。 (8)文字的长宽比例是否在3:5——1:1之间。 (9)文字的粗细和高矮比例是否在1:5——1:10之间 (10)文字和背景的对比是否强烈。 (11)文字的背景有没有达到无反射。 (12)地面开始150cm高的位置上设置的sign看版,是否最少浮出墙面0.08cm以上。 (13)内照明的看版是不是有晕光。 (14)标识和符号的的设计和色彩是否具有广泛的认知性。 (15)
4 结束语
sign系统的计划是一个涉及范围广阔的工程,依靠单纯的平面设计,已经不可能解决这些的问题。1998年在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师大会上,关于未来的设计的讨论中,德国设计师提出了“信息设计”这个概念。现在在日本的学会刊物上,仅仅关于“信息设计”这个名词的解释的研究就已经有上百篇的论文被发表。当然,在这里我不赶以总结的口气来解释这个概念,但是通过对日本几所正在开展“信息设计”教学的设计类大学的教学情况研究。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信息设计”的分科方式,不是局限于传统的平面,立体的区分,而是为了应对社会的发展,把复数的科目综合起来开展教学,以培养具备优秀的综合应对能力的设计师为目的的教育。
在阐述sign系统设计的时候,笔者也注意到了“sign设计”与“信息设计”这个新兴学科的关联性,因为以高龄者为代表的视觉和色彩有障碍的人,能够安心的加入到社会活动中更是sign设计的当务之急,比如传统的工业造型专业等,各种专门的设计的参与将在未来的“sign设计”中占有巨大的部分。
还记得前一段时间的学会发表中,一位设计师讲过的一句话,“盲人在马路中步行的时候,连下水道的流水声都是他们用来辨别方向的宝贵信息”。现在回想起来,深切的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太浅薄了。不论是否知道的早晚,只是期待着看到这篇文章的设计师们能够在将来的设计中把以上这些问题考虑到设计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