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建筑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基础产业,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本文通过对当前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规范建设工程检测市场,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管理,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检测机构;质量检测;管理
0前言
检测机构作为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和促进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基本建设速度的加快,工程科技化含量的增加,建设部在2005年9月28日发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1号)后,所有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活动的检测机构均面临资质重新就位。如何正确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充分发挥检测机构的作用,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逐步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是当前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1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发展的特点
1.1检测领域向综合型多元化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及新形势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需要,工程质量的检测领域由单一的工程材料检测,不断拓展为工程材料见证取样检测、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检测、建筑工程沉降检测、建筑幕墙门窗检测、室内环境检测、建筑智能检测、建筑节能检测等诸多领域,实现了对施工全过程质量监督的检测控制。
1.2检测手段更加科学化、全面化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复杂程度的提高,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检测技术手段对工程质量进行准确、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对工程质量的检测也由原来的“一把尺子、一把榔头”,眼看手摸的落后方法,逐渐发展成采用钢筋扫描仪、数字显示式回弹仪、取芯机、激光测距仪、激光定位仪、便携式桩基动测仪等设备进行多视角、多领域的质量检测,工程质量检测的手段更为灵活化、科学化、全面化。
1.3检测信息化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为便于质监部门及时掌握工程质量的状况;对工程进行有效监管,现在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一部分已经实现与工程质量监督系统的联网,一旦发现影响结构安全的不合格混凝土试块、钢筋、焊接件等,将通过计算机网络迅速传递到质监站及时处理,把质量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部分省市已推行检测数据自动登录,建立计算机局域网管理,个别地区还实现了行业城域网管理。
职称论文网www.zclunwen.com 2当前工程质量检测发展存在的问题2.1检测市场混乱生产技术目前的检测市场十分混乱,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并且检测单位目前是被动的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因此在检测和被检测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委托和被委托同时又是检测和被检测的关系,在经济关系和公正性上矛盾的两者,致使许多检测单位很难把好关。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培养出依靠信誉品牌立足的检测单位。检测市场上评价一个检测单位工作质量的标准不是严谨而是在必要时的灵活和方便,简单讲就是,委托方要求的只是能否提供可以作资料的合格报告,而不是想了解他们所使用的工程材料是否合格。
2.2检测运行机制尚有较大的缺陷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检测机构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工程质量监督站内部的试验室、科研院校内部的试验室、社会独立法人检测机构。其中,工程质量监督站内部的试验室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检测能力上均占据绝对优势,是目前检测市场中的中坚力量。这与其他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起点是不一致的,应该通过一些法律、法规来促使检测工作的社会化,同时也意味着为大家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用市场的手段,来有效地配置检测的资源,使检测行业、检测企业走向正规化。
2.3检测市场尚不规范,恶性竞争亟待解决由于检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达到生存的目的,部分检测机构运用超常规手段承揽业务的现象已趋于普遍:如超资质范围承接检测业务;恶性压价;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不严格实行见证取样制度;检测档案资料管理混乱;随意更改检测数据等。检测机构开展计量认证所建立的一整套严格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形同虚设,检测报告的可信度、真实性、代表性得不到有效保证,直接制约了检测机构的发展。
2.4法律法规不全和监管依据不足作为一个中介服务机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检测结果负法律责任,应受法律有关条文的约束,但在我国,对检测机构及检测人员的资质(资格)和行为进行具体的规范和约束的法律及行政法规相对较少。
许多地区虽然有对检测机构的资质条件、行政处罚等方面的规定,但监管力度不大。
2.5地方保护主义浓重,检测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现有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基本上是按行政隶属关系设定的,检测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受地方政策导向直接影响。检测机构的资格认可和行业资质管理本身就是政府政策调节的手段,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由于强烈的政府色彩及垄断性的特许经营权,其体制往往锁定在国有事业或企业单位,另外工程质量检测本身需要大型的检测设备,并且样品的检测具有明确的实效性,因此从交通、成本、运作方便性考虑,检测工作跨地区开展具有难度,从而决定了各行政区域内市场的相对封锁、行业垄断。
2.6重复建设,资源配置不合理,技术含量较低目前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较多是以附属部门或科室形式运作,没有形成一套独立运作发展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与国外先进的检测同行相比,在检测工作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系统的内部管理体系和经验。无论在技术水平、资金投入还是在人员配置、设备设施等方面投入均较少,以至于长期停滞在低水平重复发展的态势,技术含量不高,技术发展速度缓慢,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且人员设备闲置资源浪费严重。
3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几点看法和建议3.1加强监管将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纳入诚信体系建设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监管,加大对检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检测行为的监督、检测合同管理和检测收费标准的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检测行为。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予以记录、公布,或责令整改,或通报批评,或降低资质。同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工程质量检测的诚信机制,通过建立检测行业信用档案制度,制定行业诚信公约,实现行规、道德和价值取向的互动,对诚信度极差的检测机构,可采取降低资质或注销资质处理。
3.2强化服务工作,找到自已真正的定位随着检测行业与国际接轨,检测市场化的推进,检测人员必须改变观念。因为检测将来的定位就是服务,一项特殊的技术服务,既然是服务就必须讲究信用、态度和服务质量,包括为客户提供方便、缩短检测期限、积极处理客户意见、充分理解和尽量满足客户的要求等,当然这种服务不是指牺牲检测公正性去迎合某些客户的需要,而是以检验报告的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为前提,不能受利益的驱使,影响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只有提供满意服务的检测单位才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
3.3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素质未来的工程检测机构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检测人员的培养将成为整个检测行业发展中的重点,我国目前的检测人员虽经培训并持证上岗,但仍有较大的一部分人素质不高,距高标准、严要求的检测工作要求差距较大。因此,必须一方面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一方面建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尽快建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提高检测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检测骨干的检测技术水平和业务管理水平,已是当务之急。
3.4提升检测行业协会的公正性、科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