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材料工程学
   正反两依依——谈“论‘反规划’”      ★★★ 【字体: 】  
正反两依依——谈“论‘反规划’”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43:21   点击数:[]    

相协调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才是必由之路。我国还有近3 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因此消除贫困和发展经济,走上共同富裕道路仍是我们压倒一切的任务。世界是多元的,把任何一种主张当成绝对真理都会导致谬误。但不可否认,人类的生存和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人类的正常思维也离不开理性,理性是人类自古以来的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正规划”的一切思维理论基础是理性主义。
  众所周知,现代城市规划从19世纪后期兴起至今,所高举的思想旗帜—直是维护公众利益与社会公平,这也是现代规划编制体制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基础,综观我国二十多年的规划实践,成绩有目共睹,如城市规划地位得到确认,城市规划内容体系、技术方法也得到法律规范等。重新回到原始起点,探讨建立“反规划”抽象理想和价值是不现实的,因为使其碰壁和破碎的是中国社会经济的环境与人、地关系的现实和城市建设的剧变。
  3、“正”“反”规划的整合思路
  3.1“正”“反”规划一体性
  正反两依依——以正为主,正反和谐,反正—体。“反规划”是—种思维途径,但不是惟一的,更不是改善城市环境和解决城市问题的灵丹妙药。看看中国的国情和规划人文社会生态,“反规划”与现实世界是不合时宜的。规划的思维是辨证的思维,是反思的思维,是可逆的思维。“反规划”是一逆向的思维,是对“正规划”的一种校正。
  “反规划”不是综合性、系统性方法论的思路,“反规划”与战略规划、概念规划一样,可作为规划研究手段在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形态、用地评价和选择方面有所作为。“反规划”作为一种研究思路是为法定规划办法服务的,其成果应该被整合到现行编制体系当中,但不能形成“反规划”对“正规划”的异化的局面。因此,“正” “反”规划目的、功效、内容是统一的,一个科学的“正规划”不仅是理性发展规划的单—模式。“正规划”正在检讨过去某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要全面否定它、推翻它,它是有用的,是符合现阶段状况的。虽然这种模式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它是符合现实的必然选择,这种模式通过改良,可提升科学精神,完善程序,积极应对现存的问题和规划实施的症结,加强规划过程分析,形成科学理性发展的多重模式,是能实现的预想目标的。
  3.2城市规划学科的基本问题
  城市规划学科的基本问题是“科学合理利用城市每—寸土地”  .基本问题是贯穿—个学科(专业)的全部历史并且推动学科(专业)发展的问题,城市规划学科这一基本问题始终推动学科(行业)发展并且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这个问题表现形式可以是千变万化的,它遍布学科专业(行业)全部领域,对基本问题的完全求解看来是不可能的。“反规划”是在生态环境的思路上对这个问题的积极探索。但它不能以此来否定“正规划”的传统地位和运行的范式。
“正规划”崇尚技术,崇尚科学理性,强调技术与生态结合。生态不是原始状态,生态是—个理性、动态的平衡,而这种平衡是有待于人们永远探究的,并不是划定—个“反规划”的区域,就是一个科学的规划。规划的生态概念是模糊的概念,人们对它理解、把握的方法难以明确,这也是“反规划”体系难以普及的一个原因。从理论与实践上看,城市规划学科与其他任何学科(专业)—样,都存在着普及与提高的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关系,普及与提高是辨证的关系。绿色(生态)斑块,绿色廊道的建立与开辟是城市规划考量要素,但社会生态、经济生态、人文生态也是不可或缺的因子。城市规划的综合性就是如此,它是协同的、共生的、互为依存的,这是规划学科的意义所在。过去,由于过分强调某一个方面,忽视或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如生态问题,产生了规划建设难以修复的败笔,这些必须在规划方法论的层面引起警觉。现今的中国城市问题是系统性问题(政治、经济、文化、土地、生态环境等),每个城市表现的形式或严重程度不—样,解决思路与途径也不尽相同。过去我们思路单一,老是用一种办法、一种途径、一种视觉来看问题并寻求答案。
  3.3把握发展的主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号召全体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并用好21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机遇期,这是由我们面临的时代条件和国情所决定的。从“十一五”开始,我国经济将进入一个长期、快速、平稳发展阶段,如果没有较快、平稳的发展速度,就难以缓解发展中产生的种种矛盾。有鉴于此,我们必须面对六大基本挑战 :①人口三大高峰相继来临,在未来的二十多年当中,平均每年将新增人口1 000万。②就业与老年人口总量都

     

将逼近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值,而能源和自然资源在此发展阶段将被超常规利用。③生态环境状况在中国的整体恶化趋势还会延续。④中国城市化的巨大压力。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一项研究资料,按照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城市化水平在2010年将达到61%,在2020年将达到75%,姑且保守一点,分别降低10%,即2010年和2020城市化水平为51%、65%,城市人口也将分别达到7亿和9.8亿,总体规模将超过所有发达国家人口之和,我们在这一时期将出现人类发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国际性与中国特色:中国当代景观与城市设计实践

  • 下一篇文章:现代城市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正反两依依——谈“论‘反规划’””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正反两依依——谈“论‘反规划’””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谈论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及其应用
  • ››关于循环流化床锅炉长周期运行的探...
  • ››关于卧式快装锅炉的金属腐蚀探讨
  • ››浅论砼质量问题的分析及处理
  • ››浅论地下汽车库多组分细水雾灭火系...
  • ››浅析室内空气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 ››高温抗磨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应用
  • ››浅论冷拔用钢与顶锻用钢的关系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的展望
  • ››挤出成形蜂窝陶瓷气孔密度分布的改...
  • ››正反两依依——谈“论‘反规划’”...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