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化学化工
   燃气中餐炒菜灶采用红外线无焰燃烧的可行性研究      ★★★ 【字体: 】  
燃气中餐炒菜灶采用红外线无焰燃烧的可行性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08:27:31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 现大气试中餐炒菜灶存在热效率低、燃烧不完全、燃烧噪声大等不足。按照中灶的自身特点及辐射传热理,若采用红外线无焰燃烧可以大幅度提高其热效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 放。实验证明了燃气中餐炒菜灶用红外线无焰燃烧燃烧是可行的。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外就餐的人数与日俱增,新宾馆、饭店不断涌现。与之相适应,用于制作作炒菜的中餐炒菜灶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目前绝大多数中餐灶的热效率仅为20%左右,国家标准《中餐燃气炒菜灶》中对热效率也仅要求不小于20%,能源利用效率低。而且存在燃烧不完全、烟气中有害物质含量较高、燃烧噪声大等问题。随着中餐炒菜灶数量的增多,研究如何提高中餐炒菜灶的热效率、降低有害物质排放、改善厨师的工作环境,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对中餐炒菜灶的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对样机测试结果的分析,论述了燃气中餐炒菜灶采用红外线无焰燃烧可行性。

1 中餐炒菜灶采用红外线无焰燃烧的可行性分析

与家用灶具相比,中餐炒菜灶有以下特点:主要适用尖低锅;炒菜时一般仅使用锅深1/3-2/3以下的部位,因此要求火力集中,锅底局部热强度高;为保证菜的鲜、嫩程度,加入菜后不明显降低锅的温度,要求加热速度快,具有较大热负荷[1]。

目前,中餐炒菜灶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大气式燃烧方式。由于这种燃烧方式只预混了燃烧所需的部分空气,因此燃烧温度、燃烧强度受到限制。大气式燃烧主要以对流形式传热,而且过剩空气系数较大(—般a=1.3-1.8),火焰较长。由于中餐炒菜灶要求热负荷较大、锅底的使用面积较小,采用大气式燃烧不能进行有效换热,大部分热量随烟气损失掉,因而造成设备热效率低。此外,当火焰与锅底接触时,将造成不完全燃烧,导致烟气中有害物质Co含量的增加,在锅底积碳等。

红外线无焰燃烧是一种完全预混式无焰燃烧技术,具有过剩空气系数较小(一般a=1.05-1.10)、燃烧速度快、燃烧完全、燃烧温度高、燃烧噪声低等特点。这种燃烧是以辐射和对流两种形式传热,—般辐射热量占总热量的45—60%[2]。通过调整辐射面的形状,可以达到定向加热的目的,能够满足中餐炒菜灶火力集中、锅底局部热强度高的要求,有利于提高设备的热效率。此外,由于红外线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3],可以穿透锅底进行加热,因而可以缩短加热时间,这也是中餐炒菜灶所要求的。从理论上讲中餐炒菜灶用红外线无焰燃烧是可行的。

2 实验台的建立

2.1燃烧器设计参数

2.1.1气源

采用液化石油气,高热值为:122284KJ/Nm3:低热值为:113780KJ/Nm3:相对密度为:1.9542;华白数为:87475:额定压力为3000Pa。

2.1.2 热负荷

鉴于目前多数中餐炒菜灶的最大热负荷在28kw左右,其热效率为20%,采用红外线无焰燃

烧后,热效率会大幅度增加,按40%计算,额定热负荷为14kw完全能够满足要求。

2.1.3燃烧器结构形式

辐射面采用多孔陶瓷板形式。按照传热理论,辐射面的形状影响着辐射换热量。在设计燃烧时,考虑到中餐炒菜灶主要适用尖底锅的特点,将多孔陶瓷板分8块以等腰梯形与水平面呈45o倾斜布置。为克服红外线无馅燃烧热负荷调节范围小的缺点,燃烧器设置成双引射器、两环结构。内环热负荷为4.652kw,外环热负荷为6.978。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见图1。

2.1.4辅助燃烧器

目前研究结果证实,采用红外线无焰燃烧与大气式燃烧相结合的组合式灶具,即可提高灶具的热效率,又能扩大其热负荷的调节范围。为使设计的中餐炒菜灶具有较大的热负荷调节范围,并考虑—灶多用的功能要求,在主燃烧器内设置了热负荷较小的大气式燃烧器。其热负荷为3.489kw。

2.2实验测试系统

将燃烧器安装在现有的灶台内,按照国家标准《中餐燃气炒菜灶》的检验要求,确定实验测试系统见图2。

3 测试结果分析

3.1实验测试结果

3.1.1红外线无焰燃烧器单独工作时测试

 结果

实验从两个方面进行。—方面,为了更

合理地确定灶具的结构,通过改变锅支架高度了解燃烧情况,其测试结果见表1。另一

方面,为了了解灶具的适应性和热负荷的可调范围,通过改变灶前供气压力进行,测试结果见表2。

表1 改变锅支架高度情况下测试结果



锅支架高度(mm)
热负荷(kw)
热效率(%)
面板温度(℃)
O2(%)
CO(ppm)
CO2(%)
NOx(ppm)
COa=1(%)

54

63

70

79

86
11.87

11.88

11.87

11.87

11.88
42.16

42.44

41.31

39.30

38.20
882

883

876

873

872
2.8

4.2

11.0

14.0

15.7
240

130

14

24

11
9.8

9.4

5.5

3.9

3.7
36.2

30.8

20.3

14.2

14.1
0.0277

0.0163

0.0029

0.0210

0.0830

注:1 锅支架高度指燃烧器上边缘与锅同支架接触的垂直距离

2 NOx含量已折算为过剩空气系数a=1时的浓度

表2 改变灶前供气压力情况下测试结果





灶前压力(pa)
热负荷(kw)
热效率(%)
面板温度(℃)
O2(%)
CO(ppm)
CO2(%)
NOx(ppm)
COa=1(%)

7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5.33

6.69

8.21

9.49

10.61

11.87

12.76

13.24
 

 

38.50

40.39

40.45

41.30

41.81

42.07
612

692

767

813

836

876

878

893
17.7

16.4

15.2

13.5

12.8

11.0

9.0

8.9
800

174

89

64

60

14

60

61
1.8

2.5

3.2

4.1

4.8

5.5

6.7

7.2
3.9

7.2

11.5

14.2

18.0

20.3

23.4

25.4
0.5225

0.0808

0.0326

0.018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对我国石油“走出去”战略设想的思考

  • 下一篇文章:天然气空调的技术经济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燃气中餐炒菜灶采用红外线无焰燃烧的可行性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燃气中餐炒菜灶采用红外线无焰燃烧的可行性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概述
  • ››浅论水泥厂烧废料地处理机制
  • ››关于当代无机化学研究前沿与进展研...
  • ››化工火灾的扑救对策与组织指挥
  • ››危险化学品码头均衡安全管理
  • ››电子类学生开放实验室网络信息化系...
  • ››化学工程实验室(油品分析方向)开放...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CDIO工程教育改...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化学实...
  • ››独立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类化学类基...
  • ››燃气中餐炒菜灶采用红外线无焰燃烧...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