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石油短缺的压力,同时将有利于国家石油安全。
石油“走出去”要和下游产业的发展通盘考虑。我国的原油进口主要是用来满足成品油炼制和石化产品生产的。但是一个已经非常突出的矛盾是下游产业对不同石油制品的需求并不均衡。例如,当前在汽、煤、柴等燃料油中,我国短缺的主要是柴油,进口原油炼制后把柴油留下,还得想法把汽油出口。再如,乙烯仍是我国严重短缺的石化产品,“十五”期间我国的乙烯规模仍将是基础产业中扩张最快的。生产乙烯的最好原料是石脑油,但石脑油在石油中的含量很低。为了满足国内乙烯生产对石脑油的需求,我们目前的做法也是大量进口原油,提炼石脑油后再想法把其他油品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消化掉。这种状况极大地增加了我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的采购规模,也同时加大了我们的采购风险。
实际上,利用国外资源的思路不应局限在一个环节,而且把所有加工层次都集中在国内并非最经济。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对影响石油进口规模的需求构成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可考虑适当降低我国成品油和石化原料产品的自给率,更多利用国外的生产能力,提高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采购水平,把“走出去”战略延伸到更多环节,这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我国石油进口规模,同时也可有效地改善我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的谈判地位。
当然,强调“走出去”战略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国内的内部性对策。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加大油气勘探力度、调整能源战略、注重煤炭净化使用技术的开发、采取更有效的节能政策等仍需加紧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