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理工论文 → 生命环境 |
|
|||||
矿业权之法律属性分析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1:43:22 点击数:[] ![]() |
|||||
的。但也不能一偏盖全,就此认定采矿权能完全受物权法调整。当矿业权人采完矿的时候,国家针对这种特定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就消失了,这难以用用益物权的有关法律规定和法律体系来解释。当然在学界现在谈论的关于矿业权有些不符和物权法规定的地方主要是指,物权法是一种私权利,而矿业权却有很多行政干预在里面,因而具有许多公权利的特征。所以只能是一种准物权。 从以上对探矿权和采矿权两种具体权利的分析来看,二者其实基本上都属于物权的范畴,只不过有些方面与物权法的体系和固有的特性不相符。所以综合起来的权利-矿业权也基本上属于物权,但又完全和物权相符合,所以只能准用物权的有关规定来调整,因而称为准物权。 [参考文献] [1]江平《民法学》2000年1月第1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311页。 [2]黄勤南《知识产权法》2003年7月第1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1-2页。 [3]梁彗星《民法总论》1996年8月1版,法律出版社,第49页。 [4]梁彗星,陈华彬《物权法》1997年1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第238页。 [5]崔建远《准物权研究》2003年4月第1版,法律出版社,第179-249页。 [6]卜建业《中日矿业权法律制度比较》发表于第12卷2期《中国煤田地质》。 [7]高富平 顾 权《我国矿业权物权化立法的基本思路》发表于《法学杂志》2001年第6期。 [8]余振国《论矿业权的物权属性及其法律完善》发表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4年第1期。 [9]顾 权《我国矿业权物权化研究论纲》发表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0]崔建远《矿业权法律关系论》发表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01年第3期。 [11]张振凯《矿业权物权属性与矿业立法》发表于〈中国矿业〉2003年第12卷第10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戴永生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