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生命环境
   长江洪水与生态建设      ★★★ 【字体: 】  
长江洪水与生态建设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1:41:32   点击数:[]    

猛,加大了洪水的威胁。滥伐森林不但消除了森林的固氮作用,而且增加了地面的辐射吸收,使地面和土壤的温度升高,促进土壤中碳的分解释放,进而加剧“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化。气温升高又会导致蒸发量加大和降水量加大。据研究,气温每升高 1℃,空气所含的水汽就增加一倍,从而增加暴雨成灾的可能性②。

  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因林分状况而有明显的区别。由于人为破坏,人工林年龄小,生长率低,蓄水固土能力差。以马尾松为例,低质低效的马尾松林生物生产力仅为优良林分的 1/9。由于优良林分有较好的乔、灌、草和死地被物的覆被,其生物层在一次降雨中所拦蓄的降雨量是低效林分的 6~10 倍。优质林分由于非毛细管孔隙度大,最大降水储存量大约是低质低效林的 4 倍。20 年的优良林分在一次暴雨中多截留 76.8mm 的降水。低质低效次生林每平方公里每年地表径流量比优良林分要多 10万m3。据此,10万km2 的森林就可多蓄 100亿m3 的水③。

  我国现有森林面积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恰恰是这次洪灾最严重的两条河流的上中游地区。由于长期以木材生产为中心,重采轻育、重取轻予,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黑龙江森林覆被率由 1949 年的 53.4% 下降到 1993 年的 35.55%;有林地中可采的成过熟林面积由 1948 年的 50% 下降到 1993 年的 13.3%。蓄积量由 1948 年的 76.6% 下降到 1993 年的 20.6%; 林分质量也明显下降,每公顷平均蓄积量由开发初期的 199m3 下降到现在的 100m3; 珍贵的红松林蓄积量减少了 85.4%, 阔叶林蓄积量减少了 87.8%。我国西南川西滇北的森林分布于高山峡谷地区,不仅以丰富的物种组成、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和巨大的生产力享誉中外,同时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环境保护作用。然而,自 50 年代起,这里的森林也经历了浩劫。特别是 60 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进一步扩大和加剧了天然林区的破坏,这既涉及到西南林区(所谓金沙江林区开发会战),也涉及到大兴安岭林区(所谓大兴安岭林区开发会战),正好都是今年洪水的源头地区。当时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人力物力,集中开发大江大河上中游地区的水源涵养林,在今天看来,简直是疯狂的行为,而在当时,却是作为国家建设的重大决策来进行的④。森林的面积和蓄积与 50 年代相比减少 50% 以上。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已有 50 多个县的森林覆盖率只剩 3%~5%。例如,阿坝自治州年木材消耗量超过年生长量的 4 倍以上。有些林业局实际上已陷入无林可采的境地。

3.2 湿地湖沼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排水,围垦,开荒 )

  湿地包括湖泊、沼泽、泥炭地、海岸带、红树林、珊瑚礁等。湿地和湖泊是流域来水的“汇”和调节库,承担着蓄泄河川、维持流域水量平衡、降解污染物和提供旅游资源等作用,素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如淡水草本沼泽草根层和泥炭底层饱和持水量可达 845%~970%,仅三江平原沼泽地持水总量达 34亿m3。此外,湿地能提供多种资源;生物多样性高;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国际上非常重视湿地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并于 1971 年提出了“国际湿地公约”(RAMSAR)。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政府间保护自然资源的国际公约。目前已有 100 多个国家参加了这一公约。我国湿地面积约 
2500万hm2,占国土面积的 2.6%(世界平均为 6%),现已全面退化。当前,对长江中游不合理的垦殖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人类不停地沿河沿湖围垦,枝城至武汉 500km 的江段已基本围垦完毕,使调蓄洪水的能力锐减。据调查和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有 1/3 以上的湖泊被围垦,围垦总面积达 13000km2 以上,因围垦而消亡的湖泊达 1000 余个。围垦使湖泊蓄水容积减少达 500m3 以上,这一数字相当于淮河年径流量的 1.1 倍,五大淡水湖蓄水总量的 1.3 倍,在建三峡库容的 5.8 倍。湖泊面积和库容的减少,直接导致江河来水无地可蓄。因此,同样流量的水量出现比以往更高的水位。湖南省的大型水库淤积严重的有 5 座,淤积量 1.14亿m3,相当于报废了一座大型水库;中型水库 210 座,目前严重淤积的有 35 座;洞庭湖是我国唯一良好的调蓄湖泊,1825 年洞庭湖面积达 6000km2,到 1949 年只有 4350km2,1958 年减少到 3141km2,到 1978 年湖泊面积仅存 2691km2,比 1949 年减少了 38.2%,比 1925 年减少了&n bsp;55.2%。湖容水量由 1949 年的 293亿m3 下降到 1978 年的 
174亿m3,下降了 40.6%[3~5]; 由于泥沙淤积,湖底每年平均提高 3.6cm;目前洲滩面积已达 12万hm2,且每年以 666.7hm2 的速度扩大。在围垦和淤积的共同作用下,洞庭湖所损失的库容占其总库容的 1/5;与 1937 年相比,洞庭湖出水口城陵矶水位抬高约 2m,在相同水位下,汇洪水量减少 2.5万m3/s,加大了水患潜在威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湖泊淤积害在中下游,而祸起中上游,如洞庭湖的泥沙 82% 来自长江中上游,而来自回水的泥沙只占入湖淤积量的 18%。

3.3 在片面强调以粮为纲的口号下不合理的耕作

  长江上游的川江流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古老的农业区,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85.6%。在巨大的人口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模式分析

  • 下一篇文章:深生态学:一种新环境价值理念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长江洪水与生态建设”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长江洪水与生态建设”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论园林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管...
  • ››探析生态原则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
  • ››浅论常用消防设施的日常使用与维护...
  • ››浅论生态环境影响下的城市建筑
  • ››探讨绿化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 ››浅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 ››谈村镇绿化问题的初步思考
  • ››浅论园林绿地工程建设的规范化
  • ››浅探绿化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 ››探讨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污染与治理
  • ››长江洪水与生态建设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