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艺术论文 → 绘画艺术 |
|
|||||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青美术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3 21:47:14 点击数:[] ![]() |
|||||
二、反映知青题材的作品 知青美术于70年代中期达到高峰,它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及内蒙古的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为主要代表。而关于知青题材的创作,舆论界也似乎认为在那时才开始成熟。在1974年的全国美展,反映知青的作品确实令人感到满意。上海的美术评论家黄可在一篇题为《为社会主义新的一代高唱赞歌》的文章中认为,(14)这届展览中反映知青题材的作品,比以往表现同类题材的作品有显著的提高。它改变了过去那种简单地描写群众敲锣打鼓的欢送场面,着力于塑造已在农村茁壮成长的新一代知识青年,因而表现的主题也就更具有典型意义。他认为这显然是得益于画家们对唯心主义的灵感论的批判和对革命样板戏经验的学习。他选择了《春风杨柳》、《山村新户》、《给妹妹回信》、《又长大了》等几幅油画和中国画,巧妙地将它们串在一起,不无激情讲述了知识青年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动人故事: 油画《春风杨柳》,感情激昂,笔调明快,生动地描绘了一批虎虎有生气的知识青年在农村干革命的战斗风貌。他们刚到农村还来不及在凳子上坐稳,可是每一个人手里都已经捧着一碗由贫下中农热情递上的热茶,真是喝在嘴里,暖在心里。你看,那桌上摆着的一叠毛主席著作,是即将发给每一个知识青年的礼物,这里边寄托着广大贫下中农在政治上对广大知识青年的关心和殷切期望,希望他们更好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不断成长;那椅子上摆着的一叠草帽,则体现了广大贫下中农对知识青年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 中国画《山村新户》,通过知识青年一个集体户的日常生活侧面描写,形象地告诉我们,知识青年与传统的旧观念彻底决裂,已在农村深深地扎下了根,安下了家,……室内挂着先进集体户的奖状,可见他们是受到贫下中农称赞的知识青年。桌上摆着赤脚医生常用的医药箱,可见他们常为贫下中农访病治病。墙上还挂着胡琴等乐器,可见他们常运用文艺武器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的新人新事和先进思想,并且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给妹妹回信》,抓住了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通信的现象,加以典型化,描写一位在农村落户的女知青,给即将在五·七中学毕业的妹妹写信,通过往信封里装优良麦种的情节描写,较为深刻地揭示了革命知识青年的崇高胸怀:……并鼓励妹妹像一颗革命的种子那样到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生根、开花、结果。 《又长大了》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焕然一新的革命精神。……他精心饲养猪仔,使猪仔日长夜大。面对长大的猪仔,这位知识青年从内心发出喜悦的微笑,并且从他的微笑中带着几分在设想什么的神情来看,似乎一个更大规模的养猪规划正在他的心中孕育着。 木刻《草地诗篇》,是文革后期反映知青题材的著名版画。它不仅以细腻的风格吸引了观众,更可贵的是艺术家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构思故事情节方面的独到之处。 徐匡的《草地诗篇》发表后,首先引起美术界赞赏的是这幅画的创作点子--在马背上写诗这个情节抓得好。当然,评论家认为,这种点子决不是凭空产生的灵感,而是画家有了火热的斗争生活经验,有了表现这种生活的正确思想和满腔热情,才能找到这样恰当的艺术语言。徐匡一谈起这幅画,首先谈到的是在部队军马场的战斗生活。 在辽阔无边的牧马草原上,画家想的是红军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想起了毛主席长征途中在马背上吟成的那些不朽诗篇。这在当时那种情形里,不算是一种矫情,因为这样的场面,谁都会有点诗兴,而整天在自己耳边回响的,也只有那几句毛泽东诗词。在草地上,有时狂风怒卷着黑云、暴雨伴随着雷电;有时轻风吹拂着野草、蓝天映衬着白云;有时工人们冲入嘶鸣的马群,显得那么剽悍顽强;有时青年们在漫步的马背上高歌,又显得那么愉快自豪。在诗境迷人的草地上充满了斗争,而牧马工人艰苦的战斗生活又洋溢着画意诗情。女子放牧班的先进事迹,女知识青年跳入水塘抢救军马的高尚行为,以及她们持枪跃马的英姿、豪迈开朗的性格,风尘仆仆的形象……(15)这一切,使作者联想到了红军过草地时的英雄气概,激励了作者的创作热情。于是,表现女牧工的草图一张接一张地画了出来,其中有一张是表现一个知青伏在马鞍上写日记的情形。 作为一个木刻家,徐匡在中国版画史上是一位风格独特的艺术家,他将素描中那细腻的明暗调子引入木刻,而且刻功精到。《草地诗篇》是他的代表作,借助疏密有致的黑白对比和准确的造型,徐匡将画中的人与马的形体表现得如同雕塑一般的坚实。当然,画面上最动人之处,还是艺术家用不同的刀法刻凿的各式各样的花草,将草地的那种生机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当时的观众看得目瞪口呆,有人竟开玩笑地说,这种功夫完全可以去制造假币。这幅画,仅就风格和刀法而言,无疑是中国版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当然,这样说,并不是以为着画面中就没有些值得检讨之处,比如,主人公的形象显得有些刻板,那握笔的右手在结构和透视好像也有些问题,而远处的牧马女知青,无论是在情节的安排还是造型的处理上,都显得不够理想,只是起了一个平衡画面的作用。 鉴于知青画家的创作成就及反映知青题材的美术作品的成果,为了宣传的需要,人民美术出版社在1974年编辑出版的《在广阔天地里--美术作品选》,(16)画册收录了49幅作品,除了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学耕》、《胸怀朝阳何所惧,敢将青春献人民》、《毛主席的红卫兵》外,还有一些当时十分著名的作品:张绍诚的宣传画(书中署名广州市委宣传部美术组作)《广阔天地新苗壮》、梁岩的国画《申请入党》、周思聪的国画《长白青松》、伍启中的国画《心潮逐浪高》、杨家斌的版画《青春之歌》、刘阜亮的版画《茧厚、心红、苗壮》、温承诚的国画《上大学之前》、梅谷民的国画《毕业归来》等。画册的出版说明,概括了知青美术的精神: 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在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下,广大知识青年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深入批林批孔运动,狠批刘少奇、林彪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和孔孟之道,扎根农村,扎根边疆,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他们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结合农村斗争的实践,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积极参加三大革命斗争,经风雨,见世面。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革命的青年一代,正以坚定的步伐,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在社会主义大道上阔步前进。 注解: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