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电影艺术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上)      ★★★ 【字体: 】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上)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3 19:53:24   点击数:[]    

澜,脉搏的跳动,他们的言谈笑语,行动举止”。李仁堂成功地塑造了党的领导干部的形象,这与他长期的生活积累以及在大庆深入生活,与大庆领导干部和大庆工人密切接触,同生活,同劳动,切 身感受到他们的思想情节和工作作风分不开的。


  演好李双双,起码对河南农村妇女的生活要熟悉了解。剧中双双有一场戏要打面、切面,一场戏里她在烙饼,这些虽然只是一般的生活动作,可做好了能把李双双农村妇女的气质和她麻利、能干的一面演出来,做的不像就会破坏观众对人物的信念。看张瑞芳的表演,她走近灶边,揭开锅盖,倒水、取面团、揉面、扞面、切面,动作熟练自然,非常俐落,观众相信这是李双双在做饭。这些地方要靠演员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和锻炼才能达到。

  对人物的理解是深是浅,是对是错,还取决于演员文化知识、艺术素养和思想水平的高低,这需要日积月累,不断提高,是没有止境的。著名京剧演员李少春有段论述很有说服力,他说:“角色没有变,但演员会变,他的思想认识不可能长期停留在一点上,他提高了、发展了,对角色会有新的认识,那么他所掌握的扮演同一‘角色的技术和分寸也必然会随之有新的发展与新的变化。以我演的猴为例,过去和现在的《闹天宫》就有很大不同。齐天大圣一进瑶池,玛瑙树等奇珍异宝琳琅满目,此时他念了一句:‘好一派景象也!’然后向左右看了两眼。在过去我每演至此处,总力图从眼神中闪耀出惊奇、羡慕、垂涎三尺的情态;但近几年每演至此处,我的眼神中却必尽量表达出一种惊奇、诧异与愤懑不平的情态。这里并没有更复杂的技术与程式的变化’,但是,赋予的内容不同了,这主要是因为我对齐天大圣的人物性格有了新的认识。在过去,我把猴王偷桃、盗丹、大闹天宫等一系列行为的贯串线理解为‘偷’,因为爱吃桃所以偷桃,因为爱仙丹所以偷仙丹,是因爱而偷;因为他从没见过玛蹈屏、珊瑚树,因此一看就觉得新奇,由奇而爱,由爱而垂涎,甚至也想把它偷到手。后来,我的思想水平提高了,逐渐理解了猴王的叛逆性格,因而理解? 酵堤摇⒌恋ぁ⒋竽痔旃纫幌盗行形墓岽撸挥Φ笔恰怠Φ笔恰帧遣黄蕉帧S捎谟窕识院锿醪还砸郑挥捎谕跄负屠暇?nbsp;看不起猴王,所以要闹。偷桃盗丹是为了泄不平之愤,‘偷’是‘闹’的表现形式。一见到珊瑚树、玛瑙屏立刻就感到惊讶和诧:“啊!原来如此!天宫是这般生活!”咦!洞府为何不似这等模样?’这种诧异引起了不平与愤概,因而才大闹特闹。请,同是《闹天宫》,主要的表演程式并无变化,同样是左右一,并末多讲只言片语,但其中却有了新的眼神和新的神情气魄,而它们的背后又有演员的新的体验和理解,新的思想境界,新探索到的角色的内心天地,并且这一切都将使艺术形象获得了新的舞台生命力”。

  电影《红色娘子军》的导演回顾影片的创作时也谈到这一点:“严格地说’,琼花这个人物塑造的深度还是不够的。原因之一是编剧和导演还没牢牢把握住琼花这个人物在成长过程中,在她和各个人物的关系中,在各种不同情境中的阶级感情的正确处理。或者说创作者还没能完全和人物的强烈的、朴实的阶级感情发生共鸣,达到切身感受的境地。……例如,琼花要求入伍,连长要她去登记一下,说明白为什么参军时,琼花拉开衣襟,露出鞭伤说:‘还问为什么?就为了这个……。’现在演员的表演带一种反问的口气,潜台词似乎是:‘你们还不知道我的委屈,不了解我的痛苦2”这样的理解,是和人物的朴实的性格不吻合的。正确的处理应该是她见到了亲人,有多少话要说啊!可是心里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惶急的心情,强烈的要求,一时又想不出用什么话来表达时,才触发似地猛一下拉开衣襟,露出斑斑血污的鞭痕,不择言地说:‘就为了这个!:造反!报仇!’这样的处理和表演就会使人感到更真实更朴素,效果就会更强烈”。

  这些宝贵的经验之谈都说明了理解人物的重要。演员通过分析剧本、深入生活、进行排练以至整个演出过程中随着演员认识的提高,会不断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而理解人物的深度决定着塑造人物形像的深度。 下面谈谈体现人物的几个问题。 体现人物直截了当地说就是把人物演出来。我们是在进行了表演的基础训练,掌握了正确表演方面的基础上着重谈有关体现人物的四个问题:体验和表现;性格化;分寸感;台词与潜台词。

二、体验与表现

  关于表演艺术的创作方法,欧洲曾有过体验派与表现派的争论,两大派争论了二百多年,我国戏剧界1961年也曾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持有表现派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法国十八世纪哲学家狄德罗、法国演员格哥兰(1841-1909)等;体验派的代表人物有英国演员亨利,欧文(1839一1905)、意大利演员萨尔维尼(1829-1916)、以及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两派争论的焦点是演员在表演中是否要真的动感情。“一个演员到底应该主动地去感受他所表演的情绪并为之感动呢?还是应当完全无动于衷,使自己的情绪跟角色的情绪仿佛总有一段距离,仅仅使观众以为他是被感动了而已呢?”

  表现派认为表演重要的是找到足以深刻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外部形式,并有能力在每次演出中准确地再现这个形式,达到感动观众的效果,而不是演员自己感动。演员表演要十分冷静和理智地控制自己,不能听凭感情的驱使。狄德罗说:“演员的全部才能,不像你假设的那样,只是感受,而是仔细用心表现那些骗你的感情的外在记号。他的痛苦的呼喊是在他的耳朵里谱出来。他的绝望的手势是靠记忆来的,早在镜子前面准备好了。他知道准确的时间取手绢、流眼泪;你等着看吧,不迟还早,说到这句话、这个字,眼泪正好流出来。声音这样颤以及晕倒与狂怒;完全是模仿哭,是事前温习熟的功课,是激动人心的愁眉苦脸,是绝妙的依样画葫芦。”

  他举例论证说:“勒·刊扮演尼尼阿斯,在父亲的坟里,捏死他的母亲,出来的时候,一手血,他恐怖万分,四肢抖动,眼睛发花,头发好象一根根直立起来。你感到恐怖,觉得自己也在颤索,像他一样激动。可是勒·刊一边演戏,一边看见一位演员掸子一只金钢钻耳环,就拿脚把它踢到后台去丁。这位演员 进入角色了吧?不可能。你说他是坏演员吗?我决不信。又说:“盖利克在两扇门当中,露出他的头来,脸从狂喜变到小喜,从小喜变到平静,从平静变到诧异,从诧异变到惊奇,从惊奇变到忧郁,从忧郁变到消沉,从消沉变到畏惧,从畏变到恐怖,从恐怖变到绝望,又从这末一种变化回升从前一种变化,一路变下来,也就是四秒钟到五秒钟的时间。难道他的灵魂能感受这一切感受,配合他的面孔,形成这种音阶似的变化?我不相信。

  体验派演员持有相反的看法,萨尔维尼说,“我力求生活于我的角色,然后按照我对他的想象来表演他。”“我相信每一个伟大的演员应当是,而实际也是被他所表演的情绪所感动的;他不仅容一温两遍地感受到这情绪,或者在他背诵台词时感受到它,而且他必须在每次演这个角色时,不管一次或一千次,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这种情绪。他能感动观众到什么程度,也正决定于他自己曾感动到什么程度。” 罗西说:“我研究了我的角色,我分析了它,我留心地倾听了作者给它的语言,细致地观察了他的性格,于是进入了他的生活,仿佛这是我自己的生活一样,我好像亲身体验了他的一切感情和热情……”

  亨利·欧文说:“我对狄德罗所主张的那种理论不能不予以斥责,他说什么演员不应该体验他所扮演的角色的感情。……由于演员的敏感性,表演上的不匀衡现像是不可避免的。他表演的好坏是由情绪的好坏而定。但是,一个演员如果拥有巨大的主观力量,而又精通自己的全部艺术手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下)

  • 下一篇文章:中美警匪题材影视作品的对比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议电影中的服装艺术
  • ››为女性电影而战
  • ››对立和共存
  • ››青少年在青春电影中的形象探析
  • ››试论第六代电影的审美特征
  • ››浅谈喜剧中的悲情美-透析影片《非诚...
  • ››浅论从物质到非物质的转换
  • ››关于中国传统意象美在三四十年代电...
  • ››从《左右》看一种电影情节的发展策...
  • ››论当前电影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上)
  •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下)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