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电影艺术

上一页  [1] [2] [3] [4] 


Tags:


   学贯中西:李安的导演世界      ★★★ 【字体: 】  
学贯中西:李安的导演世界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3 19:50:24   点击数:[]    

影片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的性格十分鲜明。礼教是影片中李慕白和俞秀莲之间无法逾越的障碍。他们所以这么多年来互相坦然面对,将恋情埋在心底,正是因为这份“礼”与“义”。李安将中国精神、中国武术推向了世界。《卧虎藏龙》展示了中国人的礼义观念,渲染了一片江湖豪气,表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武当剑法及各种武术经典得以在世界观众面前做出精彩的表演。这些都迎合了西方观众对中国----带有神秘感的国家的探究心理。这部影片创造了华语电影在美国电影史上的一次奇迹。成为美国最卖座的外语片。美国各种新闻媒体纷纷做出报道,在美国掀起了李安电影热。

《卧虎藏龙》这部影片的成功,不涉及发行手段,单从影片本身来看有以下几个原因:(一)表现了所谓江湖。在影片中,反复提到了“江湖”二字,这也是本片吸引了众多西方电影观众关注的原因之一。究竟何为江湖?汉语词典中做出了如下注释:“江湖,指四方各地;旧时流浪各处卖药、卖艺为生的人叫走江湖的。”在影片中指代了一种无拘无束、游荡四方的生活。渴望自由的人对这种生活充满了向往之情。西方观众亦如影片中人物玉蛟龙一样对江湖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二)中国武术,中国功夫。李慕白能够一手挥剑潇洒动作,大彻大悟的神情也使西方观众更加痴迷。(三)礼教精神对李、俞爱情的约束,使西方观众看到了内敛而含蓄的感情。(四)中国山水风光。李安将故事发生的场景辗转几次,武当高峰、浙江富阳竹林、新疆大漠风光,令观众一饱眼福。考虑到以上几个因素,《卧虎藏龙》在美国取得巨大的票房也就不足为奇了。《今日美国报》首席影评家迈克尔·克拉克称赞李安的这部力作将传统的讲故事手法与上乘的武打特技镜头融合在一起。在第7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卧虎藏龙》共获得十项提名,最后捧走四项奥斯卡金像奖。李安携《卧虎藏龙》获奖的意义在于他让美国人,也让西方人认识了中国电影,使他们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将最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东西介绍给了西方观众,拓展了中国被世界所认识、了解的渠道,将华语电影引向了世界。李安成为将华语片引向世界的领路人。

结语

作为台湾新生代最重要的导演之一的李安,不论拍英语片,还是华语片,传递东方文化和中国人的情感始终是他的追求。他的影片始终围绕家庭而展开,探讨的始终是文化与伦理道德这一主题,这使得李安的影片有了一定的深度,渗透着文化精神,而绝不是肤浅的反映生活本身。

以“学贯中西”来评价李安可谓恰如其分。关注李安的影片,会有很多收获。李安独特的文人气质,所传达出的正是一以贯之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李安和中国电影史上被称为诗人导演的费穆先生有很多相像之处,最突出的就是二人共有的文人风格。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是接受儒家的思想,以洞察的眼光和悲悯的情怀,带有人性的视点,关注人本身。他们的影片中关注的是人与文化,更注重传达一种情感和情绪,给人以回味。费穆的《小城之春》讲述的是一个女人在两个男人间的矛盾选择。其主题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表现了中国传统精神中的“发乎情,止乎礼”,体现了费穆的文人气质和诗化风格。20世纪上半期,费穆让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最现代的艺术形式电影中复苏;20世纪末,李安又一次使中国传统精神在电影中表现,并且将这种精神推向了世界。李安与费穆有着相同的文人气质,二人深厚的学识与修养,使他们的名字永远地记录在电影史上。

从李安的整个创作形象、创作风格、创作倾向以及创作主题的表达看应该属于一位中国导演。李安的独特价值在于他的影片开创了一种探求文化与亲情、伦理与道德关系的类型。同时他还使影片在艺术上和商业上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使影片既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又能在商业发行上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这一点尤其对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李安和费穆是我最喜欢的两位导演。费穆的《小城之春》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一部电影。我相信,李安连同他的“父亲三部曲”也会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经典的一页。

期待李安,期待李安的电影佳作;相信李安,也相信李安电影佳作的诞生。

参考资料

1.王志敏著《现代电影美学基础》中国电影出版社
2.《世界电影鉴赏词典》福建教育出版社
3.乌兰主编《世界著名电影导演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

李安导演作品年表:

1991年《推手》(“Pushing Hands”)
获1991年台湾金马奖8项提名。李安获得最有潜力新导演“评审团特别奖”、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
1992年《喜宴》《The Wedding Banquet“》
获1993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1993年《饮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
1994年戛纳影展”导演双周“单元开幕电影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1995年《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
第53届金球奖6项提名,获最佳影片、最佳剧本奖;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7项提名,获最佳改编剧本奖;获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1997年《冰风暴》(”The Ice Storm“)
英国学院最佳女主角;第5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多伦多影评协会最佳导演。
1999年《与魔鬼共骑》(”Ride with the Devil“)
2000年《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
2000年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最佳原创音乐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艺术指导/道具装饰奖。

点评

李安是20世纪华人电影的杰出代表,也体现出新世纪华人电影的发展方向。论文作者以”学贯中西“界定李安的艺术特质是十分确切的,不仅仅指他在中西方的主流电影市场中都获得成功,更突出强调其艺术的开放性、融贯性和审美意义的多重性。随着中国进入WTO,中国电影不可能再纯粹是一个地域性概念,影视从业人员将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性的竞争市场,必须调整自己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式,李安无疑是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论文作者立足于中西方文化的交叉点上,对李安的成长经历、社会背景及影片中反映出来的文化意识与伦理道德批判意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比较和论述,显现出了较为扎实深厚的理论素养和清晰谨严的思维逻辑。本文特别突出的优点在于揭示了李安电影基本恒定的艺术追求:传递东方文化和中国人的情感。这是李安自身的优势,也是华人电影参与全球竞争的优势所在。论文也分析了李安与中国早期电影导演费穆在艺术精神上的相似之处,指出二人共有的文人风格、儒家人文意识、悲悯情怀、情绪意蕴等内涵,这就使论文获得了可贵的历史深度,揭示了李安电影在中国电影流程中的承续与发展,从而确定了李安在中国电影史上的位置。作者文风朴实、持论有度,论文写作成熟自信。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推荐)贺岁片是什么——中国大陆贺岁片研究

  • 下一篇文章:从产业特征看韩国电影振兴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学贯中西:李安的导演世界”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学贯中西:李安的导演世界”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议电影中的服装艺术
  • ››为女性电影而战
  • ››对立和共存
  • ››青少年在青春电影中的形象探析
  • ››试论第六代电影的审美特征
  • ››浅谈喜剧中的悲情美-透析影片《非诚...
  • ››浅论从物质到非物质的转换
  • ››关于中国传统意象美在三四十年代电...
  • ››从《左右》看一种电影情节的发展策...
  • ››论当前电影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 ››学贯中西:李安的导演世界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