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了一个消费创意的时代。这种研究受到当代现象学、解释学和接受反应理论以及新历史主义的影响,他们把眼光投注于文本意义与阅听人意义相遇和进行交换的那一霎间,他们将阅听人视为积极主动的主体。他们在阅听活动中不断为所处的环境创造意义,因而他们不再是产业系统运作中的被动的消费者,也不是批判学派们认定的遭受强制劳动的"劳工"。 文化研究的第三个领域是新民粹主义者的大众文化或世俗文化研究。长期以来,大众传播文化往往被摒弃于经典的文化研究之外,难登大雅之堂,更别说"登堂入室"了。而一部分当代文化研究者则十分关注当代流行文化与大众文化实践。像约翰·费斯克这类文化研究学者,便致力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在他们看来,意义的交换意味着大众正以自己的方式"抗拒与其相左的意识形态"。传统的由上而下的权力关系正在接受由下而上的力量的挑战,"社会的纪律正面临着失序的危险"。这种消费所具有的颠覆性明显地与长期以来形成的媒介意识形态的宰制、支配、一统方式格格不入。 我国的文化研究虽如火如荼,阅听人与商品阅听人的研究却刚刚起步。这是一个十分宽广有待拓展的领域,也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现实实践课题。对这一课题投以必要的关注,对于我们当代传媒的合理发展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