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影响      ★★★ 【字体: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影响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52:27   点击数:[]    

发起运动,要求美国和加拿大的人口统计除华人之外,增设“台湾人”一项,也闹出了一场政治风波。尽管两岸三地的矛盾与分歧客观存在,但是如果将其在华文媒体上过度强调或过分渲染,不但不利于海外华人自身身份的认同,也不利于所在国对华人族裔的认同。拿台湾问题来说,对于中国政府而言,祖国统一是必须坚持的原则,不能妥协。但是绝大多数的海外台胞是反独促统的,即便有少数台独分子兴风作浪,也无碍大局。因此,没有必要把本土矛盾带到海外,以“独”或“统”为两岸移民划线。事实上,对于许多国家的主流社会而言,不论来自何方的华人,Chinese是他们的统称。在加拿大统计局的人口统计报告或是美加移民的研究中,中港台移民都归于华人,没有区分。因此,为了共树华人社会形象,共谋华人政治利益和地位,华文媒体应当尽可能少地强调“内部矛盾”,更多地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将“共性”的一面突出出来。 第三,不以“中华民族”一概而论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清末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海外华侨与祖国辅车相依、休戚与共。中国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国革命的每一个进程,都会对华侨产生巨大的影响,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回应。辛亥革命时期,海外华侨追随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但踊跃捐款捐物支持民主革命,而且积极投身于国内的武装斗争;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表现出崇高的爱国情操,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全力支持抗战。从中足以看出海外华侨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二战结束以后,东南亚各国以及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开始推行民族化政策,迫使华侨在祖居国与所在国之间作出选择。其结果是绝大多数华侨选择了所在国国籍,成为外籍公民。外籍公民与华侨身份已有本质的不同。后者无论在血统上、政治上和法律上都属于中华民族的范畴,是中华民族在海外的延伸;而前者只在血缘上、文化上与中华民族有关系,在政治上、法律上则属于其他民族。华侨落地生根以后,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希望所在国政府和人民视他们为一家人,而不希望“称某国籍华人”11。考虑到华裔群体在一些国家发展的政治敏感性,这种主张应当得到尊重。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政治敏感性”依然存在。例如数年前,当北京击败多伦多取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后,一批华人欣喜万分走上街头庆祝,经媒体报道,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不但有主流社会对华人归属感的指责,也有华人社区内的不满,有人甚至在中文网络上攻击某些华文媒体的主办者为“中共特务”。“9.11”恐怖袭击以后,美加对移民的国家忠诚度更为重视,种族背景问题更显敏感。对此华文媒体的主办者应有足够的警觉。 第四,对华人经济的宣传应当适度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在持续发展、稳步上升的基础上,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世界经济各项指标中的排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中国人外出学习、工作、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中国商品行销世界各地。加之以中国为祖籍国向外扩散的还有3000多万华侨华人,他们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地位不断提升。这些不但使世界华人倍感自豪与欣慰,也引起世界舆论的普遍关注。在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热切关注的同时,一些国家也生发出对中国的歧见与敌意,一时间“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华侨是中国的第五纵队”的说法也颇有市场。中国需要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这样的论调对她的发展显然不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华人学者和华文媒体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当美国、日本的政界、学术界和新闻媒体积极地鼓吹和渲染“大中华经济圈”时,当美国学者暗示最终可能出现一个“华人共和联邦”时,他们受“民族自豪感”的驱使,也飘飘然附和起来,而没有意识到这种说辞的主要用意,是为了转移人们对美国和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扩张的视线,将矛头对准中国和“经济势力有所抬头”的华侨与华人。除此之外,一些学者和媒体还热衷于为华人的财富作估算和预测,夸大华人(华商)经济网络的作用,不经意间暗合了美日等国推销其后冷战思维的需要。应当承认的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华人经济的确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华商企业的成就也非常突出。然而华人经济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首先是所在国民族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经济或全球化经济的组成部分。中国经济与华人经济共谋发展,主要依靠全球通用的市场经济规律,入世后则要按照国际规章制度办事,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他们前来投资或采取其他的合作方式,而不是靠打“血缘关系”的底牌。鉴于此,华文媒体的相关言论与报道,应当更多地考虑到中国以及各国华人社会发展的大局,把握好分寸与尺度,避免授人以柄,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以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为起点,海外华人社会正在变得丰富起来;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媒体创办者的出现,也使海外华文传媒摆脱了相对单一的模式而逐渐趋于多元化。多元化固然是一个进步,但同时也会带来相互间在文化归属、价值取向以及终极目标诉求等方面的矛盾与冲突。面对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华文媒体应当采取更加理性的态度和更加策略的方式,增信释疑,消除彼此间的矛盾与冲突,消除外界对华人的误解与偏见,为华人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注释: 1 尚玉昌、蔡晓明编著《普通生态学》,第3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2 程曼丽著《海外华文传媒研究》,第95页,新华出版社,2001年。 3 周南京著《华侨华人问题概论》,第58页,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 4 见2005年1月26日《环球时报》。 5 2003年9月3日《福建侨报》转载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 6 2002年11月15日[和中网]:“最新统计:全加大陆移民约30万”。 7 2004年11月22日《华声报》。 8《世界华文传媒年鉴》(创刊卷),第63页,世界华文传媒年鉴社出版,2003年。 9 中新网2002年10月23日。 10 同8,第64页。 11 同3,第8页。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在群体性媒体侵权案件中引入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下一篇文章:被忽视的传媒深度功能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影响”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影响”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