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超越经验 学习创新——2005’中国传媒产业成长述评      ★★★ 【字体: 】  
超越经验 学习创新——2005’中国传媒产业成长述评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49:52   点击数:[]    

首播权。针对省级卫视的冲击,央视的2005年成长得虽不轻松但也收获颇丰。2005年第四季度,央视的平均市场份额在全国超过了37%,达到了历年来最高值,整个2005年度中还有几周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40%;[7]据推测,其全年收入也创历史新高,在120亿人民币左右。2005年初,央视提出了“频道品牌化”的发展战略,《中央电视台频道制改革方案》、《中央电视台频道考察评估方案》等改革措施相继出台,中央电视台从中心制开始向频道制的管理方式过渡。5月,电视剧频道全新改版,24小时播出;8月CCTV-5改版说明会举行;9月,CCTV-9在新闻集团旗下Fox新闻频道资深制片人约翰•特伦齐奥的帮助下进行频道包装和节目改版;12月,CCTV-10频道全新改版。同时,央视以2亿元的超支代价连续买断了《京华烟云》《宝莲灯》等优质国产剧的“独播权”,央视一套的“黄金剧场”年度收视份额增长了两成以上。 在对创新空间的争夺方面,手机电视、IPTV、数字电视、高清电视、楼宇电视、移动电视、列车车载电视(CTTV),一扇扇新的产业空间之门次第打开。在这一过程中,上海文广集团、央视、分众走在了前面。央视和文广的高清频道在2005年9~10月间已经试验性地推广,又同时选择在2006年1月1日正式开播它们的高清数字电视频道,前者叫“新视觉”,后者叫“高清影视”,成为国内、也是全球华语最早的两个高清电视频道。在与央视的激烈争夺之后,2005年5月上海文广集团拿到了国内第一张IPTV牌照,希望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成就电视业的新成长空间。但是由于文广选择了电信部门而不是广电系统进行合作,市场拓展工作异常艰难。目前文广的IPTV业务还仅限于在上海和哈尔滨两地展开,在其他城市只处在小规模的测试阶段。继2005年12月泉州广电叫停已经发展了近万户的上海文广IPTV业务,2006年1月浙江广电也全面叫停全省IPTV业务的市场推广。手机电视是文广的又一项新业务。“每3天增加1万用户”的惊人数字,使得手机电视市场成长性诱人,先是文广旗下东方龙移动信息有限公司已与中国移动联手,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梦视界”平台,推广手机电视业务,随后SMG又与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联手开发DMB手机电视的项目。 在楼宇电视市场上,分众和聚众明显是行业的巨头。据AC尼尔森和央视市场研究(CTR)的数据显示,分众与聚众已占据整个行业96.5%到98%的份额,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2005年7月,分众传媒登陆纳斯达克,市值达到6.8亿美元,江南春还应邀按响了纳斯达克开市的铃声。10月份,分众以总值接近1.8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国内电梯平面媒体框架媒介100%股权。但是,正当人们眼看着两家巨头展开全面角逐的时刻,楼宇电视市场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2006年1月7日,分众传媒宣布同聚众传媒达成合并协议,聚众传媒作价3.25亿美元。聚众传媒与分众传媒合并以后,商业楼宇联播网将覆盖中国近75个城市,3万多栋楼宇,分众市值达到15.7亿美元,股价增幅已经超过150%。 总结2005年度中国传媒业成长轨迹,超越经验,学习创新已经成为当前传媒面对新形势的前进方向。理性的培育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会使传媒的产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并充满阳光。 注释: 1.以上数据引自王国庆.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2005).[R],参见人民网.2005<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全文(http://www. peopledaily.com.com2005年8月5日) 2.王卓. 质疑“报纸消亡说”:报纸的前景仍然光明[R],人民网(http://www. peopledaily.com.com2005年10月13日) 3.范以锦.南方报业的模式比较安全 [J],今传媒,2002年(12) 4.陈亮.门户圈地冲击纯博客网站 [N],南方日报,2005年11月30日 5.以上数据见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统计信息最新数据. [R](http://gdtj.chinasarft.gov.com 2006年1月20日) 6.以上数据引自闫海生.广播广告:2006又是春天?[J],中国广播影视,2006年(1) 7.陈榕. 三势力咄咄逼人 央视“解剖”对手攻子之盾 [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1月3日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新闻的大炮

  • 下一篇文章:论在群体性媒体侵权案件中引入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超越经验 学习创新——2005’中国传媒产业成长述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超越经验 学习创新——2005’中国传媒产业成长述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超越经验 学习创新——2005’中国传...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