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你是通过下面的哪一种方式看的?”,通过一个截面来考察各个传播渠道之间的比例情况。 数据统计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电脑是最大的电影传播终端,达到七成比例的人是通过电脑来看电影的。其中,“通过网络下载在电脑上看的”最多,有46.83%,通过“使用VCD、DVD在电脑上看的”有23.30%。电视作为传播终端有两成多的份额,即通过电视节目来看的有14.22%,“使用VCD、DVD在电视机上看的”有6.21%。而通过电影院来看的只有7.17%。(具体参见表2) 表3 以你最近看的一部电影为例,你是通过下面的哪一种方式看的? 看电影方式比例通过网络下载在电脑上看的46.83%使用VCD、DVD在电脑上看的 23.30%电视节目14.22%电影院7.17%使用VCD、DVD在电视机上看的6.21%录像2.27%合计100.00%2、了解电影资讯的渠道:电影的宣传资讯会较大程度影响受众对影片的选择;网络、电视是大学生群体最大的两个了解电影资讯的渠道,人际传播和杂志超过了报纸的比例。 大学生受众是否会受到电影资讯的影响,调查发现,只有一成的人认为电影没有、或者很小影响到对影片的选择;有近一半的人认为有一些影响;而认为比较大、很大的人占了四成多。(具体参见表3) 表4 你看的电影资讯是否会影响到你对影片的选择?(单选) 资讯影响 类别比例没有4.39%很小6.41%有一些47.21%比较大28.59%很大13.40%Total100%进一步来看,大学生群体是通过哪些传播渠道来了解电影资讯的。在所列的大众传播、网络、人际传播、海报等各个渠道类别中,网络和电视是最多的两个渠道,其次是人际传播,而报纸排在杂志后面,广播是最小的一个电影资讯了解渠道。(具体参见表4) 表5 你通常是通过哪些渠道来了解最新的电影资讯的?(可以多选) 了解渠道(可以多选)比例网络58%电视 49.50%认识的人37.70%杂志35.60%报纸29%电影海报 28.70%广播 11.30%一般不关注这方面的信息6% (三)电影的评价量表 对于好电影的评价,受众是从哪些维度来评价的,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实证探讨的量表。本次研究试图建立一个探索性的电影评价量表。 首先,对北师大本科二年级的三百位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开放式的调查:你对一部好电影的评价标准主要有哪些?根据这次质化调查结果,归纳了十五个方面:名演员、演员的演技要强、名导演、主题有思想性、题材新颖、内容健康、有幽默感、能让人受益、反映现实生活、情节紧凑,不拖沓、情节设置有悬念、比较容易看懂、摄影的视觉效果、音乐优美、道具/服装/场景等精美。 其次,对质化调查归纳的十五个方面进行五分量表的北京大学生调查。 第三,对调查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发现,“演员的演技要强”和“反映现实生活”两个变量的共同度低于可接受水平,分别只有0.398和0.393(参见下表5);并且在因素负荷矩阵中,两个变量分别在两个因子中的负荷值都在0.4左右。本研究的量表建构将这两个变量删除。 第四,在删除“演员的演技要强”和“反映现实生活”两个变量后,对其余的十三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四个因素,累积贡献率为61.928%,MSA为0.795。(具体参见下表6) 第五,根据上面的因素分析结果,可知大学生对电影是从四个维度来进行评价的,本次研究从这四个维度来建立电影的评价量表: 电影评价量表评价维度构成指标维度一 主题的正面意义主题有思想性 能让人受益内容健康 题材新颖维度二 情节设置的可看性情节设置有悬念有幽默感比较容易看懂情节紧凑,不拖沓维度三 音乐画面效果音乐优美 摄影的视觉效果好道具/服装/场景等精美维度四 演导阵容名演员名导演四、研究结论及后续研究建议 首先,虽然调查显示电影的接触规模和接触量都很高,但电影已经不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电影——一种独立的大众传播媒介。以拉斯维尔的五W模式来看电影在整个传播链条中的位置的话,电影作为一种渠道载体的特性已经变得十分的微弱,而成为了一个单纯内容产品的趋势则非常的明显。也就是说,电影在整个传播体系中的位置与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一样,只是成为了传播链条上的一个内容环节,而象报纸、杂志、电视一样作为独立的一种传播形式的现实意义已经非常的弱化。 电影渠道特性的弱化还将继续受到各种新技术发展的冲击。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群体最大的电影接触渠道,既是最大的看电影的渠道,也是最大的了解电影资讯的渠道。而随着网络向社会的普及、数字电视的推广、手机电视的出现等等,电影面临的现实是其媒介载体形态正在加速的丧失,只是成其为一种在其他媒介渠道上播出的艺术形式、娱乐产品。 传播渠道的变化,电影作为视觉艺术面临了新的课题,如多数观众的电影消费由大画面变为了小画面,由专门时间的电影院消费变为了不确定时间的消费,由公共空间的消费转向了私人场所的消费,观众消费渠道的多元化,等等,这些变化状况与走向都需要进一步的实证探讨。 其次,文献分析可发现,学者们对于电影好坏的文本研究有非常多的说法,每一种说法都有自身的一套分析维度。重要的是这些维度究竟是不是观众所理解的维度,这是决定分析是否有意义的关键。 本次研究试图在这点上作出一些探索性的工作。研究发现评价量表的结构显示为四个维度:主题的正面意义、情节设置的可看性、音乐画面效果、演导阵容。 对于本次研究建构的评价量表,至少在两个方面需要作进一步的工作。一是这次研究没有前面的同类研究可以借鉴,而只是在大学生中进行的调查,量表的设计可能存在缺陷,需要后续研究进一步验证、完善量表。二是可以进一步探讨量表各维度对一些电影消费意识的影响关系,或者探讨一些自变量对量表各维度的影响情况等。 主要参考文献 (加)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陈犀禾主编,《当代电影理论新走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3月版 钟大丰等主编《电影理论:新的诠释与话语》,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3月版 J·莫纳科《怎样看电影》,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大众电影》、《现代传播》、《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当代电影》、《电影艺术》、 《世界电影》、《银幕财经》最近三年的各期 附: 在我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电影电视导演中,大学生最喜欢的一个导演(单选) 最喜欢的导演 最喜欢的导演 排序姓名中选百分比排序姓名中选百分比1冯小刚32.416陆川0.852周星驰17.7417侯孝贤0.613张艺谋11.6918谢飞0.494徐克5.619许鞍华0.495陈凯歌4.7520王晶0.496杜琪峰3.5321郑洞天0.377李少红3.1722吴子牛0.378姜文2.9223张扬0.379冯小宁2.6824王小帅0.3710尔东升2.5625徐静蕾0.1211李安2.4426叶京0.1212谢晋1.7327蔡明亮0.1213王家卫1.4628刘伟强0.1214彭浩翔1.2229张元0.1215田壮壮1.1 Total100.00 注释: [1] J.莫纳科《怎样看电影》,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339页 [2] 数据资料转自《银幕财经》,1993年5月5日 [3] 李亦中《中国数码影视的现状及发展机遇》,中华传媒网 [4] 笔者查阅了最近二——三年的国内主要电影学术刊物,只有少数几次小样本的随意拦访,没有基本的抽样方法和严格的推论意义。 [5] 贾磊磊,《镌刻电影的精神》,载《当代电影理论新走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3月版,第53页 [6] 转自章柏青,《票房价·观众·观众学》,载《当代电影理论新走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3月版,第253页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