嘱地法有遗嘱能力,此时遗嘱是否有效的问题,故应采取如下方式:一是若立遗嘱地法认为有能力,?quot;场所支配“行为的一般原则,认定其有遗嘱能力。二是对住所变更的情形,可借鉴英国法对连结点改变后立遗嘱人属人法的适用原则,如立遗嘱人的住所地法认为有遗嘱能力,而后来的住所地法认为无能力,应适用立遗嘱时的住所地法;如立遗嘱人的住所地法认为无能力,而最后住所地法认为有能力,应适用最后住所地法;如果根据原住所地法其有能力但未立遗嘱,后来的住所地法认为其无立遗嘱能力,则其在先取得的此种立遗嘱能力不能保留。442、遗嘱方式。主张适用立遗嘱行为地的,认为”场所支配行为“原则属于强行法范畴,自应遵循。而持适用立遗嘱人属人法主张的,则认为遗嘱制度本身要求遗产处分应充分尊重立遗嘱人的意思表示,而且遗嘱还具有身份性,故应适用属人法。对于主张区分动产遗嘱和不动产遗嘱而分别选择准据法的,一般认为,不动产遗嘱方式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动产遗嘱方式则可在立遗嘱人属人法和立遗嘱地法之间选择适用。以上做法各有利弊。我国区际继承统一冲突法对于遗嘱方式准据法的选择,不应拘泥于一种或两种方式,不宜因遗嘱的形式要件而影响遗嘱的成立,如我国大陆继承法对于动产只规定一个连结点,造成遗嘱因其方式问题而导致无效的可能性极大。对此,可以借鉴1961年海牙《关于遗嘱方式法律冲突公约》之规定,遗嘱方式符合下列法律规定的都认为有效:遗嘱人立遗嘱地法;遗嘱人立遗嘱时或死亡时的本国法;遗嘱人立遗嘱时或死亡时的住所地法;遗嘱人立遗嘱时或死亡时的惯常居所地法;不动产遗嘱方式依财产所在地法。并且公约不妨碍缔约国现在或将来的法律所规定的遗嘱。公约采取区别制,规定了多种可供选择的连结因素,反映了遗嘱方式准据法的扩大趋势,对许多国家产生了影响。453、遗嘱内容。根据我国各法域的具体情况,在区际继承遗嘱解释的准据法问题上,应采用如下原则:确定动产遗嘱解释的准据法依遗嘱人立遗嘱时的住所地法,因为对一般人而言,立遗嘱时的住所地是其立遗嘱时最熟悉的法律,应当是其意欲适用的法律。对不动产应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其理由与区际法定继承采用区别制的理由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 黄进:《区际冲突法研究》,学林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2 杨大文:《婚姻家庭法领域的区际法律冲突和司法协助》,《法学家》1995年第4期。
3 沈涓:《中国国际冲突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60页。
4 李可:《我国国家冲突法模式之初步设想》,《台湾法研究学刊》2002年第2期。
5 沈涓:《中国国际冲突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60页。
6 港人协会编:《香港法律十八讲》,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1年版,第303页。
7 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编:《澳门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04页。
8 房绍坤、关涛、郭明瑞编:《继承法(教学参考书)》,法律出版社1999版,第510页。
9 港人协会编:《香港法律十八讲》,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1年版,第304页。
10 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编:《澳门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04页。
11 房绍坤、关涛、郭明瑞编:《继承法(教学参考书)》,法律出版社1999版,第510-511页。
12 张迎秀:《内地与香港法定继承之比较》,《政法论丛》1997年第2期。
13 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编:《澳门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05-507页。
14 房绍坤、关涛、郭明瑞编:《继承法(教学参考书)》,法律出版社1999版,第510-511页。
15 房绍坤、关涛、郭明瑞编:《继承法(教学参考书)》,法律出版社1999版,第439-440页。
16 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编:《澳门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14页。
17 常征主编。《台湾现行法律概述》,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第237页
18 李泽沛编:《香港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第221-223页。
19 李泽沛编:《香港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第224-225页。
20 程宗璋:《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若干问题》,《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21 吕国民:《中国四法域合同冲突法之冲突及其解决途径》,《法学研究》1999年第2期。
22 韩德培、黄进:《中国区际法律冲突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23 余先予主编:《国(区)际民商事法律适用法》,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年版,第590页。
24 沈涓:《中国国际冲突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64页。
25 张仲伯主编:《国际私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6页。
26 张仲伯主编:《国际私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6页。
27 港人协会编:《香港法律十八讲》,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1年版,第302页。
28 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编:《澳门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页。
29 卢峻:《国际私法之理论与实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33页。
30 沈涓:《中国国际冲突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6页。
31 韩德培主编:《中国冲突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57页。
32 (英)莫里斯:《法律冲突法》,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公司1990年版,第393-394页。
33 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编:《澳门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页。
34 卢峻:《国际私法之理论与实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33页。
35 沈涓:《中国国际冲突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6页。
36 张仲伯主编:《国际私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6页。
37 赵相林主编:《国际私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0页。
38 黄进:《区际冲突法研究》,学林出版社1991年版,第247页。
39 汪萍、许石慧:《试论海峡两岸民事法律冲突的合理解决》,《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40 张仲伯主编:《国际私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4页。
41 赵金相:《论内地与香港的继承法律》,《泰安师专学报》2000年第5期。
42 余先予主编:《国(区)际民商事法律适用法》,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年版,第593页。
43 朱子勤:《涉外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人民司法》2000年第4期。
44 李双元:《中国国际私法通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495页。
45 朱子勤:《涉外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人民司法》2000年第4期。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