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饭店的酒水常常被某个或几个品牌所“垄断”,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自由选择权,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9条、第10条、第24条相抵触。是无视消费者权益的违法霸道条款。
前不久,美国金融机构抢滩上海后,便毫不顾忌地按他们的国际惯例行事。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对5000美金以下的存款客户,每月收取6美金或50元人民币的账户管理费,5000美元以上的存款客户则可免交。有人以侵犯消费者权益为由,到法院起诉花旗银行。上海法院判定花旗银行胜诉。后来尽管花旗银行降低了收费标准,但门槛还在,中国法律对这一“国际惯例”没有亮出红灯。于是国内商业银行纷纷效仿,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工商银行广东分行把原来免费办理的银行卡改为每张卡收取5元服务费;广东东莞虎门一银行规定“低于2000元的汇款将不再受理”、“要存2000元以上才给开户”;北京银行业协会代表北京的17家中资银行宣布,全市储蓄所“五一”期间例班歇业,与国际惯例接轨。综上所述概括为:银行开户设门槛,收取管理费,放假要歇业。三种行为都装进了“国际惯例”这个大萝筐。
对国内一些商业银行争于按“国际惯例”办事,迅速与国际接轨现象,我们不妨用一柄思维之刀,切割出几个不同的剖面来看看:
在少数国内商业银行擅自一步接轨收取服务费,部分国内商业银行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收费申请时,中国人民银行官员明确表态叫停:国内商业银行向储户收取服务费是违反我国《商业银行法》的,根本不具讨论性。央行已明确批复不可行。这一禁令对外资银行并无影响,原因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银行有5年的缓冲时间与国际接轨,在此期间,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所遵循的规则与税收制度等都有较大不同。原来如此,即使入世了,中外银行仍然不能享受同等国民待遇。
银行柜台前设置一米黄线的国际惯例,国内一些银行不接轨;银行信用卡可以授信透支的国际惯例,国内银行对大多数人不接轨;客户免填存款取款单的国际惯例,国内许多银行也不接轨。但对收取服务费、放假歇业等国际惯例,国内一些银行却要求立即接轨。这说明有些国内商业银行对有利于经营者的国际惯例就急于接轨,对有利于消费者的国际惯例就不急于接轨。即使你不是金融家,也不得不佩服有些国内商业银行对国际惯例的活学活用。
尼克松一踏上中国领土便直言不讳地道出了他破冰之旅的目的:“我是为了美国利益来到中国的。”华尔街大亨来到中国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赚钱,追求高额利润。花旗银行不愧是华尔街培养出来的精明绝顶的金融家,它非常清楚:办理5万元存款业务与办理5元存款业务付出的劳动和成本是一样的,但收益也许就相差1万倍。从事小额存款业务的机会成本太高,无法赚取高额利润。无法榨取超额剩余价值。花旗银行还非常明白,中国居民的8万多亿存款总量中,80%的存款来自20%的富人阶层。它只有抓住那20%的富人阶层来为它创造80%的剩余价值,并占有那些剩余价值,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因此,它必须用提高门槛,收取服务费的办法,把5000美元以下的大多数顾客档在门外,如果愿者上钩那是你自己的事,花旗银行终归不会做亏本生意,不是来免费为人民服务的,尤其不是来免费为没有富起来的绝大多数人服务的。什么公共利益、什么社会公德,什么保护弱势群体,什么为人民服务,统统不在经营战略和策略考虑范围,统统要为盈利赚钱服务,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家就敢冒杀头的危险。提高门槛,收取管理费实在算不了什么。
至于说“顾客就是上帝”这个由西方发明并被我国大大小小企业全盘接轨并津津乐道,甚至振振有词的“国际惯例”,不过是一句“美国的谎言”,能从你身上榨取超额剩余价值时,你是上帝,否则,它是上帝。只要它不违法,你拿它没办法。中国市场大,客户多,赚钱的生意做不完。花旗银行战略重点明确,定位准确,它只与国内商业银行争夺最赚钱的那一块阵地。金融市场就像一棵甘蔗,它要吃的是最甜那一截。其他部分,烂掉也好,合理利用也好,统统与它无关。所以国内商业银行尽管规模大、客户多、但机会成本太高,经济效益反而很低。如果国内商业银行都去争吃那一块肥肉,放弃广种薄收的田地,则赔本的仍然是中资银行,吃亏的仍然是中国还没有富起来的大多数人。国内商业银行似乎处于两难境地。
国内商业银行在本土与外资银行展开的这场金融市场争夺战争中,尽管有许多优势,但不利因素十分明显。我国《商业银行法》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国内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至少在5年内应遵循不同规则,不能享受同等待遇;央行明确表态叫国内商业银行停止收费的禁令,使明显有利于经营者的“国际惯例”,暂时无法接轨,客观上对国内商业银行不利;国内商业银行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所形成的不良资产,短期内不可能一笔勾销,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如同戴着镣铐跳舞,竞争力受到制约;国内商业银行普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既不能脱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讲社会效果,放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又不能亏本经营。如何在追求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大众,做到鱼和熊掌兼而得之,是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现实课题。国内商业银行对有利于消费者的国际惯例应当尽快接轨,这是能够接轨必须接轨而且完全接得好的,也是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