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 |
|
|||||
试析国际技术转让中商业行为的限制与反限制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4:20:09 点击数:[] ![]() |
|||||
付报酬或承担义务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反限制性条款问题上,我国立法采取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态度。既列举了禁止的合同的限制性条款,又承认某些限制性条款在特定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尽管合同有时确实含有“不合理”的限制性条款,但全面权衡之后,认为利大于弊,审批机关仍然可以给予特殊批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既可以增强受方的谈判地位,基本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限制性条款,又适当照顾供方的利益而不挫伤供方转让技术的积极性。 尽管我国已从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已有的经验中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还应不断完善。为了使我国的技术引进平等互利地进行,我们还应从国际技术转让中商业行为的限制与反限制的较量中,吸取更有利的经验,维护本国的正当权益,从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获得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徐明贵:《技术转让国际惯例》,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高永富:《国际经济法》,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年版。 3、徐杰等:《涉外经济合同法》,北京,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