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国际法
   从国际法看中美撞机事件      ★★★ 【字体: 】  
从国际法看中美撞机事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4:03:22   点击数:[]    

的违法行为;国际隐私权是不存
  在的;对于间谍行为只能由国内法定罪处罚”。[14Cf.J.F.McMahon"LegailAspectso
  fOuterSpace",BritishYearbookofInternatianalLaw,1962.Vol38(1964),PP365-37
  1,转引自前注13所示季文]当然,这只是麦柯马洪的个人观点,国际法上也没有承认这类军事
  侦察飞行的合法性。这里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模糊地带。
  
  就有关此类侦察行为的应对措施,不少学者都提到防空识别区制度(airdefenceidengtif
  icationzone),[15前注8所示的李文中称之为“空中防御识别区”,前注13所示的季文中称
  之为“防空识别圈”。不过,李文中提到:“美国在自己的近海空域划定了空中防御识别区,
  其范围大大超出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要求任何飞入美国防空识别区的外国飞机必须按照美
  国所指示的航线飞行,必须遵守美国方面规定的一序列程序,如有违反,美国则派出飞机进行
  拦截”,是为了论证中国军用飞机对美机进行监视和跟踪行为的正当性的。]防空识别区是各
  国为国防安全的需要,从本国陆地或水域表面向上延伸划定空域,在该域内要求对航空器能立
  即识别、定位和管制。美国和加拿大最先建立,后来有20多个国家或地区也建立了这类区域。
  这种做法的合法性尚无定论,国际法上并没有正式承认,但各国对设置国也未明示抗议,似乎
  是等到了默认。[16参见《国际法》,王铁崖主编,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P306-307;《国
  际磨擦与法律的作用——从中美撞机事件透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季卫东,]有学者认
  为,如果要对美国的这种军事侦察行为进行制裁,按照国内法来进行是可行的。具体有两种可
  能的选择:一是参照美国等国设置防空识别区的先例,或者中国自己借助专属经济区上覆空域
  的概念确定防空识别区标准;二是依据中国在南海宣布的四个飞行管制区的范围。只要能证明
  撞机地点在防空识别区内或飞行管制区内,中国飞机进行拦截就是无可非议的,美机必须对其
  无视中方意志导致的后果负责,而不必纠缠于撞机事故原因等的具体事实细节问题。[17《国
  际磨擦与法律的作用——从中美撞机事件透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季卫东,]
  确实,随着现代高科技尖端武器的大量出现,战争或武装袭击等的突发性大大增强,甚至传
  统战争中前线和后防的区分也日益模糊。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加强国防监控,很有必要建立防
  空识别区这样的区域。只要不违反国际法上的一些基本原则,根据各国的实践,在和平时期,
  建立防空识别区的做法一般是不会引起异议的。
  
  就这次事件来说,也许采取单纯的政治宣传和外交动作是不够的,一方面“雷声大雨点小”
  ,虚张声势并不会对问题的解决有什么裨益,另一方面还容易导致各种偏差,甚至授人以把柄
  。在全球化势不可当的今天,充分融入“国际规则体系”,熟悉和掌握国际法,利用国际社会
  共同的“游戏规则”,保护自己,还治他人,应是明智的选择。正如季卫东先生所言,“制定
  国内法也需要国际法视野”,尤其在国际法还有模糊空间的时候,应积极完善国内法,争取加
  入到推进国际法规则形成的过程当中就,在国际新秩序的建构中占有自己应有之席。
  
  二.
  
  飞机相撞以后,美机飞入中国领空并在海南岛陵水军用机场降落。对这一行为,美方认为,
  美机是在因撞击事故严重受损,处于危难状态的情况下才进入中国领空的,并且美机发出了求
  救信号,并不违反国际法。另外,美方还认为其军用飞机是其领土的一部分,享有豁免权,中
  方无权登机检查,并应立即归还飞机和机组人员就。中方则认为,美机未经允许进入中国领空
  并降落,违反了国际法,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并认为美方所谓的危难状态和主权豁免不成
  立。
  
  就空间空气的法律地位问题,国际航空法上早期一直有航空自由和领空主权的争议,同时也
  有一些相关的相对化的理论。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定的《关于管理空中航行的公约》确定了领
  空主权原则。1944年芝加哥会议签定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重申了这一原则:“每个国家对
  其领土之上空气空间具有完全的和排他性的主权。”随着国际法的实践,这一原则已经成为了
  国际习惯法,对所有国家都有拘束力了。[18参见《国际航空法》,赵维田著,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0年版,P20-22,P48-50;《国际法》,王铁崖主编,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P
  294-308]
  
  应当说,根据国际习惯法,任何航空器,未经他国允许(允许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一般不得
  进入其领空。即便是芝加哥《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第五条规定了对不定期航空运输类似“无害
  通过”的权利,在实践中实际上也为各国所抛弃。对国家航空器而言,公约第三条第三款规定
  ,国家航空器“未经特别协定或其他方式的许可并遵照其规定,不得在另一缔约国领土上空飞
  行或在此领土上降落”。[19同前注18]在中美撞机事件中,美机确实是在严重受损的情况下进
  入中国领空的。美方提出危难状态下紧急避险的理由,并申明事先已经发出了求救信号。中方
  没有应对美方所言的“求救信号”,而是称其“未经允许擅自进入”。这里的“求救信号”似
  乎不能看作是正式的入境申请,但关键是对所谓“危难状态”的认识。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1
  979年7月拟订的《关于国家责任的条文草案》第三十二条规定了“排除行为不正当性的情况”
  中的“危难”,即“一国不符合该国国际义务的行为,如行为构成该国行为的行为人在遭遇极
  端危难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其生命或受监护之人的生命,除此行为外别无他法,则该行为的不正
  当性应予排除,”但“如果该情况的发生是由所述国家帮助造成,或所述行为可能造成同样或
  更大的灾难”,则不适用前款规定。[20参见《国际法资料选编》],王铁崖、田如萱编,法律
  出版社,1986年版]该草案1980年增加的第三十三条有加以更具体的规定,第三十五条规
  定了“关于赔偿保留”,即“排除国家行为的不正当性,并不予断赔偿该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方
  面可能引起的任何问题”。[21参见《国际法资料选编(续编)》],王铁崖、田如萱编,法律
  出版社,1991年版]严格来讲,该草案并不具有国际法的效力,但是对各国实践中就国家责任
  的确定而言无疑是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正如各国国内法都有“紧急避险”的规定一样,从人
  道主义考虑,只要没有违反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危难作为一种排除行为不正当性的事由应当得
  到认可。
  
  但是,在中美撞机事件中,如果该危难情况是由美机自身原因造成的(或者至少部分原因在
  于美方),那么可以认为“该情况的发生是由所述国家帮助造成的”,就不能(或者不能完全
  )以此排除其行为的不正当性。这里涉及到了对撞机事故原因的具体实际情况的调查问题,现
  实中各方往往各置一词,也难有一个客观、权威的中立机构来做调查,或者即使有也不一定能
  为各方所接受,所以实践起来很困难,甚至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结果。如本文前述所言,如果中
  方以国内法来主张管辖权,进而作出调查认定,美方是否接受又是一个问题。何况中国国内法
  在事前并没有关于“防空识别区”的规定,在南海上所宣布的四个飞行管制区可能也不会得到
  认可。
  
  当然,退一步来说,即使美国可以排除其行为在国际法上的不正当性,也不见得就可以完全
  免除责任。根据《关于国家责任的条文草案》1980年增加部分规定的“关于损害的保留”,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正视技术贸易壁垒

  • 下一篇文章:我国涉外投资税收法律制度特点及税收优惠在吸引外资中的地位、作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从国际法看中美撞机事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从国际法看中美撞机事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析“入世”后我国海运服务贸易法...
  • ››试析国际技术转让中商业行为的限制...
  • ››北约东扩、华约瓦解之渊源
  • ››提单的性质与提单权利
  • ››人道主义干涉在国际法中的地位及其...
  •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再探讨
  • ››比较法方法的一个注释――海上货物...
  • ››去意识形态化——WTO法律机制解决中...
  • ››从主权平等的发展看我国四十年来国...
  • ››韩国国际私法的回顾与展望(下)
  • ››从国际法角度解读阿富汗战争
  • ››从国际法看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 ››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看WTO协议在...
  • ››从国际法看侵华战争的民间赔偿问题...
  • ››从国际法层面解读《联合国反腐败公...
  • ››从国际法国内法角度谈WTO协定在中国...
  • ››从国际法角度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
  • ››从国际法看美国的对台政策
  • ››从国际法看我国新商标法对未注册驰...
  • ››从国际法角度评析日俄战争的“遗产...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