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商法

上一页  [1] [2] [3] [4] 


Tags:


   论公司出资制度之完善      ★★★ 【字体: 】  
论公司出资制度之完善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6:28:29   点击数:[]    

、建议采纳劳务出资和信用出资
当今社会上一些掌握高科技、高能力的人员,其本身可能没有雄厚的资金积累或者有资金却不愿出资,但是却能够给公司带来不菲的财富,如果只是单单的享受酬薪可能与其付出不成比例,不能体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回报,阻碍这部分人为社会、为自身创造价值的心态。并且如前所述,公司出资形式的单一化会造成负面的作用,造成一部分人规避法律或依法无据的股权不定安纠纷出现,顺应社会发展应该放宽了资形式,现在股票期权、高管持股等作法也应该是肯定了这一形式。但是对于劳务出资在价值上该如何作价?没有法律的参考依据。《合伙企业法》第11条规定“经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合伙人也可以用劳务出资,其评估办法由全体合伙人协商确定。”怎样确定?没有根据,笔者建议劳务出资首先必须经过其他股东同意,再由其他股东确认价值,应参考合伙企业法。价值确定以其他股东协商确定的数额为依据,或者以该出资人薪金所得与公司预计经营期限乘积为参考计算出资价值。
与劳务出资相同,信用在现今的公司经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商业评价和信誉的价值已经逐年上升,虽然现在的企业无论是在正常经营和转让股权以及对外投资中,开始对于企业的信用,即商誉重视起来,如在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相应政策中对于转让国有产权必须对于商誉进行评估,不得无偿转让,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确定信用的法律地位,在各个领域全面讲诚信,讲信用服务的同时,提高信用的地位允许用信用出资,并确定信用出资的评估方法也是大势所趋。
2、建议采纳股权出资、债权出资,以及整体资产出资可行性分析
去年年底网上征集的公司纠纷若干规定的征求意见稿第7条对于股权、债券形式出资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效力的规定,应该说对于股权出资也是法学界能够认同的。在公司法草案中似乎也找到同样的痕迹。股权出资在法学上是这样定义的,是股东以其对另一公司享有的股权投入公司,并由公司作为股东取得和行使对另一公司的股权。有的学者说,股权出资有点股权转让的色彩,但股权转让是不改变公司原有法人资格,在保持公司持续经营的前提下运作的。而股权出资主要研究的是新组建公司或资产被注入公司的资产信用问题。所以在股权出资的情况下原公司对外的出资额的可靠性、真实性也一样非常重要。当然股权出资不是对于原公司资产的变化,但它起码要考虑原企业的正常经营下的出资,是一种原公司资产升值,财产置换的过程,绝不要以股权出资的形式为企业逃避风险和责任找借口。另外,对于被注入资产的公司是否能够保证股权的纯净,股权是否隐藏着负债,也就是股权给新公司带来的是不是新鲜的、恒久不变的价值,这也是在股权出资的问题中所带来的思考。我认为股权投资必须慎重,并且操作必须严谨。
关于债权出资的适用,我认为,还要维持原有的适用范围,将政策性债转股和非政策性债转股适当进化。这是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遗留的特定情况,但是不应扩大适用范围,否则债权本身不同于物权的特点会导致公司资产注入不实或注入不到位。
整体、部分资产出资应该说是与现在国企改制密不可分的,是现在的全面公司治理过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将国有企业的全部财产转让,国家作为出资人。这种情况在国企改革中应用频繁,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条中规定的企业以其部分财产和相应债务与他人组建新公司就是这种情形。在这种形式下,资产不是单一形式,包括公司法中列举形式和其他形式,所以要求以净资产出资,杜绝以剥离债务,只转移优良资产的情况发生。
(五)完善经营管理监督和事后制裁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在原有资本制度下杜绝虚假出资、控制抽逃资金,严格适用刑法第158条虚报注册资本罪、第159条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处罚;
第二,资产去向违法、恶意转让财产可要求行使合同法中的撤销权。股东滥用公司人格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可以要求股东承担责任。加强对股东取得公司财产的监控,增加对关联交易控制的条款,规定大股东对公司资本实质性减少的责任;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规定公司董事、经理对公司实质性资本减少的责任。
第三,加强资产流向监控制度,体现在:加强企业公积金提取的管理,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对公司利润分配和剩余财产分配的监控。增加经营中的审计职能,提倡每一会计年度对所有企业组织审查验证,与税务机关相互衔接、互补。公司资不抵债时,债权人可以要求财务审计,查找资产流向。提供不能时按照刑法第162条之二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处罚。加强资产信用监督,控制资产的不正常流转,严格公司现金提取管理和加强银行开户管理。
第四,建立信用危机公开制度,推行信用危机准入制度,凡对公司实质性资本减少或造成公司资不抵债具有重大过失的不批准再担任公司高管职务。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为市场经营主体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特别是资本变动的动态信息公开,要求非上市公司向管理机关提交除商业秘密外的全面财务报告,保证第三人、债权人或评估机构容易获得这些信息。

四、结语
理论界对于实践中究竟适合何种资本制度进行了许多探讨,但是笔者认为,这些探讨大多属于形态上的或者现象上的概念界定。实际上,无论是对于立法还是实践,最为主要的是到底怎样的制度形态能够适合我国的现实。法定资本制度、授权资本制度乃至折中资本制度,在一定的法制环境下都有其生存的土壤,在适用和构建资本制度的时候不一定完全按照资本制度的划分界限求全责备。笔者认为,一个富有效率的公司资本制度安排,应该是达到鼓励投资、促进商业发展的效能,实现公司投资人和公司合作人的双赢,最终达到全社会的和谐性发展。正因为如此,现阶段我国应有自己特有的、适合国情的资本制度,在放宽出资形式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资本额,允许分期出资缴款,加强公司经营中资产维持的监督,兼顾股东、债权人、国家利益的同时发挥公司企业的经营职能,无疑是必要的。“虽身不能至,但心向往之”笔者注意到《公司法》修改草案已经提请审议,新的公司法即将出台,希望笔者研究的问题能有一些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旭东:《公司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赵旭东:《公司资本制度改革》,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前沿”论坛讲稿,载中国民商法律网。
3、傅穹:《法定资本制:诠释、问题、检讨——从公司不同参与人的利益冲突与衡量观察》,载自蒋大兴主编:《公司法律报告》,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4、傅穹:《重思公司资本制原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范健、蒋大兴:《公司法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范健:《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冯果:《现代公司资本制度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冯果:《公司法要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齐奇主编:《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0、徐晓松:《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缺陷与完善》,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3期。
11、徐晓松:《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的方向》,载《法学杂志》2003年第2期。
12、张丽丽:《浅议公司资本制度》,载中国法院网。



作者:刘莉
工作单位:黑龙江孟繁旭律师事务所律师
电子邮箱:liuli2226@126.com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略论俄罗斯军人保险制度的特点

  • 下一篇文章:关于民营企业涉诉案件的调研报告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公司出资制度之完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公司出资制度之完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BOT特许协议争端法律解决商法适用之...
  • ››员工住院出险是否构成保险责任
  • ››OTCBB-美国融资上市的新通道
  • ››无争议的股东身份为何须经法院确认...
  • ››公司法与劳动法竞业禁止原则之比较...
  • ››论分公司的当事人能力
  • ››试论公司监事制度
  • ››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的法律与实践
  • ››论国际商事仲裁及法院的职能在国际...
  • ››略论汽车品牌销售授权经营合同
  • ››论公司出资制度之完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