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刑法
   单位犯罪新论      ★★★ 【字体: 】  
单位犯罪新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9:20:20   点击数:[]    

也有学者提出法人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主张,如有人认为有犯罪能力但需在特别刑法中规定。

    综上看到现在各国对应否确立单位犯罪制度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即使在立法上已确立或者开始承认单位犯罪的国家也是如此。

    2.我国的有关情况。我国刑法理论中单位作为犯罪主体存在的争议及其焦点的简述:(1)肯定说:单位犯罪肯定论者认为:法人犯罪是客观事实,危害性大,打击不力的原因归于理论上和实践中否认法人犯罪主体(当时立法上并没有明确规定单位犯罪)。他们的具体理由如下:①承认并惩罚法人犯罪,并不违背我国法人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法律特征。法人的性质和法人行为的性质并不是统一的。②违法和犯罪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有量的差异而无质的区别。③法人具备犯罪的主观要件。法人在法律上已人格化,法人决策机关的意志反映体现法人意志,具备法人的主观心理。④追究法人的刑事责任并不违背,且是贯彻了我国刑法中的罪责自负的刑事责任原则和适用刑罚的目的。⑤把法人最为犯罪主体可以解决刑罚适用问题。如采用双罚,就充分体现罪责相适应,罪责自负的刑法原则。⑥外国刑事立法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2)折衷说:法人可以作为犯罪主体,但不可承担刑事责任,由法定代表人承担。

    (3)否定说:单位犯罪否定说认为单位可以成为民事法和经济法,行政法的违法主体,但不能作为刑法中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把单位作为犯罪主体不符合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也不利于司法实践;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完全可以解决法人犯罪的问题。还有学者提出了具体的理由,如下:①不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法律特征,也不利于我国法人制度的健全。②犯罪是人的有意识、有意志的行为,而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不可能有自然人的意识和意志能力,从而不具有主观要件。③把法人作为犯罪主体追究刑事责任,违背我国刑法中罪责自负原则和适用刑罚的目的。法人是集体组织,追究其刑事责任等于让法人的全体自然人来承担,株连无辜,且法人无主观恶性,无法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④追究法人的刑事责任,在刑罚适用上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生命刑和自由刑都不适合法人。⑤外国立法中关于法人为犯罪主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有很多弊端和难题,并非我们值得仿效的经验。

    目前肯定论和否定论之争,肯定论为主流。但我们赞同否定论者的观点,认为单位或者说法人不能成为犯罪的主体,因为把单位或者法人认为是犯罪主体并不科学,并导致了上述的大量问题。正如英国刑法学家威廉斯所指出的:“法人的刑事责任是把功利主义理论应用于刑法的一个典型,它不是以公正理论为基础,而是基于遏制犯罪的需要。”

    三、问题的解决——单位犯罪实质上是共同犯罪单位犯罪不是共同犯罪,这在我国刑法学界可说已达成了共识。而且有人认为也得到司法解释的认可。但我们认为单位犯罪是共同犯罪一种特殊形式,非法组织实施的犯罪是集团犯罪,依法成立的合法组织实施的是单位犯罪。承认单位犯罪是共同犯罪,不仅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有其必要性,使对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而且在理论上也完全符合单位犯罪的本质和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从我国现有刑法规定和有关共同犯罪的理论来看,单位犯罪完全符合共同犯罪的有关成立要件。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从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上讲,单位犯罪完全符合。

    从刑法理论上讲,要构成共同犯罪即需要各共同犯罪人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亦即有共同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而在我国单位犯罪中,这种共同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是存在着的。对单位犯罪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包括两种人:一是负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包括两种情况::第一,单位领导组织、策划了该单位犯罪的场合。第二,承认或默认该单位犯罪发生的场合。二是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一般是指实施单位犯罪的具体行为,具体完成单位犯罪计划的人。他们按照领导集体或领导人的犯罪意愿,明知自己所实施的行为是犯罪的情况下,以完成本职工作的表面形式而实质性参与单位犯罪活动。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单位犯罪中的相关责任人,不论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还是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主观上都是故意的,对该单位犯罪具有共同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并且相互间还存在着犯意的相互联络。当然有人会问“我国现行的单位犯罪理论中,也承认单位过失犯罪,我国刑法却不承认共同过失犯罪,共同犯罪理论解决不了单位过失问题”。我们认为,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现在刑法理论界正在热烈的讨论。不过,按目前我国刑法中有关共同犯罪的规定完全可以解决单位过失犯罪问题,即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各自处罚。

    (二)从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上讲,单位犯罪完全符合。

    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认为,构成共同犯罪在客观上各犯罪行为人需要具备共同的犯罪行为。在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完全符合上述条件。第一,在单位犯罪中,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虽存在着分工,但都指向同一犯罪。当然,他们之间的分工,是由单位的宗旨,还有就是由单位的行政关系,组织关系,上下关系把他们组织在一起的。第二,在单位犯罪中,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是相互紧密联系和配合的,都是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犯罪目标。第三,在单位犯罪中,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都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三)从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上讲,单位犯罪完全符合。

    刑法理论告诉我们,共同犯罪必须有两个以上的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主体。我们认为在单位犯罪中,只有将单位的有关责任人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才能正确地解释在单位犯罪的情况下,无论是实行“双罚制”还是实行“单罚制”,都要对单位的有关责任人处以刑罚。更进一步说,单位本身不应作为犯罪主体,上面已有论述,这里不在赘述。承认相关责任人的独立主体地位,也就是承认单位犯罪具备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应当指出,我们并不主张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双重主体。我们认为,单位(不是犯罪主体)和自然人犯罪主体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层次结构关系。一方面,作为自然人的相关责任人,与作为社会组织体的单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不同质的主体;另一方面,相关责任人又是构成单位整体的要素,与单位主体之间具有层次结构的关系,所以,我们不同意那种在单位犯罪中,“单位主体与相关责任人主体是共同犯罪的观点。” 因为,在单位犯罪中,虽然单位与相关责任人是彼此独立的主体,但是他们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是合一的,即主观上相关责任人的犯罪意图已经通过特定的程序形成了单位的犯罪意图,客观上相关责任人的犯罪行为已经成为实施的非单位的犯罪行为。在共同犯罪中,是彼此独立的数个主体在共同的犯罪故意支配下实施的各自的互相配合的行为。所以我们所指单位犯罪是共同犯罪是指在单位犯罪中各相关责任人的行为构成该罪的共同犯罪。

    四、结论我们通过对法人本质的探讨赞同法人拟制说,通过对法人犯罪肯定和否定之争的探讨赞同法人不应成为犯罪主体,通过对单位犯罪的理论和实践中大量问题的反思,通过对无论肯定论还是否定论都承认的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的分析,通过对单位犯罪和共同犯罪理论的探讨,最终认为单位不应成为犯罪主体,该类犯罪(现行的所谓单位犯罪)是共同犯罪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就是由单位的行政关系,组织关系,上下关系把他们组织在一起。所以我们应把单位犯罪看成是自然人犯罪或自然人的共同犯罪。因为究其实质,从根本上讲是自然人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20blog.cn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对罪刑法定司法化的认识误区

  • 下一篇文章:论遗弃行为的刑法规制及其根据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单位犯罪新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单位犯罪新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洗钱罪构成要件的若干问题
  • ››论犯罪过程中的信息转移原理
  • ››网络犯罪停止形态
  • ››关于职务犯罪预防和惩治的对策研究...
  • ››对中国死刑制度的思考
  • ››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的追问——兼论为...
  • ››毒品犯罪特别累犯否定论
  • ››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思考
  • ››法律与全球化语境下的我国刑事法修...
  • ››论计算机犯罪对我国刑事法之冲击
  • ››单位犯罪新论
  • ››单位犯罪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 ››单位犯罪自首制度初探
  •   文章-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20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