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刑法
   从刑法解释论谈死刑的司法控制      ★★★ 【字体: 】  
从刑法解释论谈死刑的司法控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9:19:35   点击数:[]    

重伤、死亡的”。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规定:“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权威教科书认为,“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是指为抢劫财物使用暴力或其他强制方法,因用力过度而过失造成重伤或者死亡或以杀人作为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手段实施抢劫造成致人重伤、死亡。(P510-511)从其他国家的立法例来看,单单抢劫罪罪名是很少配置死刑的,顶多就是就抢劫致人死伤单独设置一个罪名。抢劫罪说到底是财产犯罪,其所要保护的主要法益是财产所有权,其价值显然低于生命权益的价值,对抢劫罪也配置死刑显属无理,而我们居然认为抢劫过程中过失致人死亡的也是抢劫罪的加重情节而能够适用死刑,笔者不赞成。笔者认为,在抢劫罪本已不当地被规定为死刑罪名的情况下,我们不宜将抢劫罪的犯罪构成的内容解释为包括故意杀人,或者说不将“致人死亡”解释为故意致人死亡,而是解释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致人死亡的,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这样就会大为减少对抢劫罪适用死刑的必要性,从而为将来在立法上废除抢劫罪的死刑创造条件。但是,若将本罪的致人重伤、死亡,理解为包括过失致人重伤、死亡从而适用死刑,又会扩大本罪死刑的适用。看来到底该如何理解,还很值得研究

  三、某些条文中规定按照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条文定罪量刑的所谓转化型犯罪转化的前提也应是具有重伤害或者杀人的故意。

  刑法第247条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和第248条虐待被监管人罪规定:“……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有学者提出,该规定属于法律拟制,而非注意规定;因此,只要刑讯逼供行为、暴力取证行为、虐待被监管人的行为,致人伤残、死亡的,即使没有伤害的故意与杀人的故意,也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P723)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没有杀人的故意就按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显然会不当扩大死刑的适用。从限制死刑的角度讲,宜理解为只有具有伤害或者杀人的故意,符合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的,才能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

  四、对于以“情节特别严重”或者“后果特别严重”作为适用死刑的条件的,不直接涉及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或者导致国家分裂或政权颠覆的现实危险的以及导致战役失败的,不宜理解为适用死刑的“情节特别严重”或者“后果特别严重”。

  现行刑法第113条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适用死刑的条件是“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刑法第115条的放火罪等、第119 条的破坏交通工具罪等适用死刑的条件均是“造成严重后果的”,第151条走私犯罪适用死刑的条件是“情节特别严重的的”,等等。笔者认为,除可能直接涉及故意剥夺他人生命或者导致国家分裂或者政权被颠覆的现实危险或者战役失败的情形外,由于这些罪名本身就不符合配置死刑的条件,在不久的将来是要废除这些犯罪的死刑的,因此,我们现在从严解释这些犯罪死刑适用的条件,就可以为将来从立法上彻底废除这些犯罪的死刑创造条件。

  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部分死刑核准权继续下放的司法解释违背现行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规定,应予废除。

  最高人民法院无视96年修订刑事诉讼法第199条及97年修订的刑法第48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仍然在其发布《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76条、第277条规定,原关于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核准部分死刑立即执行的规定继续有效。稍有法理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司法解释因为违背比其效力高的多的法律而应被宣布无效,但似乎该司法解释依然畅行无阻,这是我们的悲哀。为从司法上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我们应该毫不含糊地废除这一司法解释,将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统统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以从程序上最大限度地防止死刑在司法上的滥用。

  结语:从中国目前现状看,从立法上大规模地废除所侵犯的权益的价值低于生命权益价值的经济犯罪及财产犯罪等原本不应配置死刑的罪名的死刑,不大现实。具有现实性的是从刑法解释论上,包括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进行死刑的司法控制。笔者认为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对于配置死刑的数额犯,除法律明确规定对多次犯罪数额应予累计计算外,应采取对同种数罪并罚的方式,以避免因累计计算数额而带来死刑的扩张和滥用;二是,应将非故意杀人罪罪名中的“致人死亡”的,解释为仅指过失致人死亡,故意致人死亡的按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以减少这些犯罪适用死刑的必要性;三是,将因“致人死亡”而转化成故意杀人罪的 “致人死亡”解释成仅指故意杀人为宜,以减少死刑的适用;四是,将那些把“情节特别严重”或者“后果特别严重”作为适用死刑的条件的,应将不直接涉及故意致人死亡的、具有导致国家分裂或者政权被颠覆的危险的及导致战役失败的情形排除在“情节特别严重”和“后果特别严重”之外,以减少适用死刑的必要性;五是,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应全部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最高人民法院原有关继续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司法解释应当立即废除,以从程序上严控死刑的适用。

  「参考文献」

  [1]邱兴隆主编。比较刑法(第一卷死刑专号)[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

  [2]胡云腾。存与废――死刑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

  [3]邱兴隆主编。比较刑法(第一卷死刑专号)[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

  [4]张明楷。刑法学(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5]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20blog.cn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面向21世纪的刑事司法理念

  • 下一篇文章:浅议私有财产所有权的刑法保护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从刑法解释论谈死刑的司法控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从刑法解释论谈死刑的司法控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洗钱罪构成要件的若干问题
  • ››论犯罪过程中的信息转移原理
  • ››网络犯罪停止形态
  • ››关于职务犯罪预防和惩治的对策研究...
  • ››对中国死刑制度的思考
  • ››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的追问——兼论为...
  • ››毒品犯罪特别累犯否定论
  • ››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思考
  • ››法律与全球化语境下的我国刑事法修...
  • ››论计算机犯罪对我国刑事法之冲击
  • ››从刑法解释论谈死刑的司法控制
  •   文章-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20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