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体力不支而进入睡眠状态,此时驾车就会失控导致交通事故。 (四)时段发生事故的原因。 从统计数字来看,发生在下午4点至12点的事故占80%,也就是说下午比上午的事故发生率高。这主要:一是由于在这时段驾驶员已经连续驾驶车辆在4个小时以上,身体经过一天的消耗已很疲劳,情绪不稳定,智力反应迟钝,判断信号容易发生错误,所以容易发生事故;二是据统计在这时段酒后驾车发生事故占30%,这证明驾驶员在吃晚餐时饮酒,酒后继续驾车。 (五)道路的铺设、设计不合理,各种配套设施不完善也是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这类现象是指乡镇级的道路根本没有配套设施,尤其是一些陡坡、弯道、村庄、窄路等危险地段没有设置指示标志,无法提醒司机注意安全驾驶。另是乡镇的公路多数路面是沥青柏油路面,经过日晒雨淋,路面的刹车摩擦系数就会降低,如果没有标志指示,不能注意安全通过。再是乡镇公路不分车道,以至行人、牛马、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且经常出现争道抡行,如果又不有标志提示,驾车通过村庄、弯道时往往容易发生事故。如蔡某某驾驶摩托车行驶在乡道一转弯处,由于路面滑,临近发现是转弯时才刹车,车辆侧滑摔出路边,将坐在后座的乘员抛出,头脑碰到石头当场死亡。这就是没有指示牌提示造成的后果。 (六)公路沿线的村民安全意识差,行走无序,不避不让,随意违章现象严重,是易发事故的另一个原因。 在公路上经常可以见到村民随意横穿公路,在公路上学车、放牧、晒东西,小孩在公路上玩耍,甚至在公路上睡觉,这种现象在村庄、集市附近的公路上尤为突出。目前,公路的路况得到了改善,车辆行驶的速度相对提高了,但是公路沿线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没有跟上,仍然按原来的习惯行走在公路上,全然不顾车辆的通行。这也是导致公路路况好了交通事故反升的原因之一。 (七)公路、街道当市场,既不安全,又影响交通。 特别是一些小商小贩、菜农为了逃避市场管理或者贪图方便而在繁华的十字路口、街道、人行道、公路旁摆摊买卖,车辆通行时商贩根本不理会,照常买卖。在10起交通肇事中就有1起是因为司机*作不当,刹车不灵而将一在街道边卖菜老妇人压死。 (八)警力不足,路面监管不到位,无牌无证、违章车辆随意在公路上行驶,这增大了发生事故的系数。 就目前本地区的交通管理,交警部门只是在国道线上巡查、监管较多,基本上没有警力深入到乡镇中的公路上去巡查,更没有警力到偏远的山区乡级的小道上去实施交通巡查。就目前现实状况来看,边远乡镇的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违章行为特别多。这就成为安全监管不到的死亡地带。 三、预防交通肇事频发的对策 当前飞速发展的机动车,数以万计的车辆奔驰在公路上,云集在城市里,行驶在乡级道路上,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管理好机动车辆,减少事故发生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其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部门及至每一个人,要做好这项工作,而最主要的是要立足于预防和宣传、教育。 (一)多渠道、多形式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力度。 交通安全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抓与不抓,力度大不大,宣传到不到位与交通违章、交通事故的多少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宣传教育必不可少。 1、坚持到学校、机关单位上课的制度,尤其重要的是到市区、农村、公路沿线的学校上安全课。 2、与电视台、电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多方位合作,签订宣传协议,确保对重大事故现场报道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依靠社会文艺宣传群体的力量进行宣传,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 3、利用标语、资料、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让广大群众常见常知,警钟长鸣。利用宣传车进行巡回宣传,多到边远乡镇、山村宣传。 4、以“保护生命,拒绝违章”为主题,制作、发放《驾驶员安全行车须知》、《公民交通安全守则》、《道路交通事故案例选编》等宣传册,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公民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5、加强对现有驾驶员的宣传教育。一是以典型教育为主,请本地安全行车的驾驶员作安全行车经验介绍;二是案例剖析警示教育,搜集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让驾驶员分析讨论;三是有条件的组织违章驾驶员到事故现场观看,让他们亲眼目睹车毁人亡的惨景,加深其对车祸危害性的认识。 (二)加强源头管理,防患于未然。抓好源头管理,是“防事故,保畅通”的一项重要措施。 1、严格把好考试关、年审关,坚决杜绝买卖驾驶证现象,不通过考试合格,任何人不能发证。对检查发现逾期审验的驾驶员和车辆一律暂扣证件和车辆,不办理审验绝不放行。 2、加大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重视对交通管理科学技术的开发应用,主动寻求应用科技手段解决因车辆、道路增长和交通需求的发展变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拓宽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能。在硬件方面,应购置道路交通电子监控设备、雷达测速仪、酒精测试仪等科技装备。 3、加大对乡级道路标志硬件设施的投入,确保乡道弯路、危险地段、上下坡路段交通设施齐全有效,为司机提供良好的指示、警示标志。 4、构建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方面联动的新机制是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本。加快建立完善预防交通事故责任管理体系、源头管理体系、路面防控体系、安全隐患排除整改体系,逐步形成科学、高效的交通事故防范系统。 (三)加大惩治力度。 一是对交通肇事者实行从重从严惩处,尤其从重惩治肇事逃逸者。只有从重从严打击肇事逃逸者,才能有效地遏制交通肇事的发生。二是加大对无牌无证车辆的打击力度。加大对销赃车辆的侦破力度,从严整治,从重打击。三是结合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把交通管理纳入综合治理的范畴。四是对公路、街道的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乱搭乱盖等行为进行坚持不懈的清理整治,确保车辆畅通无阻。 (四)公安交通民警的执法理念、思想观念亟须转变。 现行的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行政管理工作上采用的是职能模式,强调行政干预较多,而服务意识较为淡化薄弱。首先牢固树立服务小康社会的意识,打造全新的执法理念;其次是强化执法监督,在事故处理、路面执勤、车辆管理中建立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和倒查制。 (五)认真学习贯彻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一件大事,也是全体交通参与者的一件大事。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一部充满体现立法为民思想的法律,也是我们出行的“指南针”和“护身符”。为了安全,人民群众、广大驾驶员大家共同来学习它,弄懂它,遵守它,树立起“交通安全,人人有责”的文明、法制、道德及人文关怀的意识,共创文明、和谐、畅通的现代化交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