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刑法

上一页  [1] [2] [3] [4] 


Tags:


   试论贪污受贿犯罪的畸形需要及其抑制      ★★★ 【字体: 】  
试论贪污受贿犯罪的畸形需要及其抑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8:48:26   点击数:[]    

不久的市民社会再拉回到僵死的老体制中去,则是倒行逆驶,不仅不能做,也根本无法做到。所以,邓小平同志说:“现在我们还要不断地打击刑事犯罪分子,真正到了小康的时候,人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我们对刑事犯罪活动的打击是必要的,今后还要继续打击下去,但是只靠打击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翻两番、把经济搞上去才是真正治本的途径。”⒆因此,发展经济,是抑制畸形需要的根本方法。
  其次,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人的思想,健康的东西不去占领,错误的东西必然会乘虚而入。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些国家工作人员走上贪污受贿犯罪的道路,无不和一个地方、单位不重视思想教育有关,无不是个人放松思想改造的后果。江泽民同志说:“这些年提供的大量事实一再告诉我们,一个干部或党员蜕化变质,往往是从思想上的蜕化变质开始的。”⒇党中央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牢牢抓住思想政治教育不放松。对处级以上干部,扎扎实实开展了“三讲”教育;中央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七一”重要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决定地作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的开展,这一切,都将对干部队伍建设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只要各级党组织认真抓好落实,富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能抑制畸形需要的产生,有效预防贪污受贿犯罪的发生。
  第三,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继续抓好精简机构、人员工作。目前,国家工作人员薪水较低,素质不高的现象,是与机构庞大、人员臃肿分不开的——虽然刚经过精简,但仍然是个“大政府”。就前几年的资料表明,截止1996年底,我国财政供养人员总数已达3673万人,比1978年增长82.3%,大大高于我国同期总人口27.1%的增长幅度。财政供养人员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1978年的2.1%,上升到1996年的3%。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苏明博士分析,在改革初期,全国总人口中,大约有50个人养一个“吃皇粮”的人,现在已演变为约30人养一位“吃皇粮”的人。(21)通过政府机构改革,虽有400万国家干部分流下岗,但财政供养的人员仍有3270余万。可见,机构精简、裁减冗员,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继续抓好的工作。建立一个服务型的“小政府”,就能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素质,防止一些思想素质本来就较差的人混在、混入国家机关中。同时,由于人员的精简,个人的工资、福利待遇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逐步实行高薪养廉制度,这对抑制畸形需要的产生,无疑会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完善吏治体制,依法从严治吏。一是要完善权力的制约机制。缺乏制约的权力,不仅会被畸形的需要所腐蚀,反过来又会助长畸形需要的滋生。因此,必须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中,建立各种有效的制约制度,完善已有的牵制手段。二是要尽快建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财产申报制度,以具体的法律法规对财产申报的对象、时间、内容及申报书的递交程序、公布、审查以及违法行为的惩罚等,作出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用这种“阳光法”,来预防一些人的畸形需要的产生。三是对犯有贪污受贿罪的国家工作人员,无论有否受到刑罚、受到何种刑罚的处理,在行政处罚时,一律从严,除个别有特殊情节的以外,应统统开除公职,清除出国家机关,以儆效尤。四是借鉴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的成功做法,建立“保廉银”制度。将国家工作人员工资的一部分和预期的退休金逐月提取,单独建立帐户,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退休后的生活保障费从该帐户中支取,一旦国家工作人员触犯刑律构成故意犯罪的,一律予以没收,以此来抑制畸形需要的产生。
  只要我们扎实抓好以上四方面工作,就能有效地抑制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的畸形需要的产生,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遏止腐败现象的蔓延,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得更好。
  
  注:
  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245页。
  ⑵斯·塔拉鲁欣(前苏联)著:《犯罪行为的社会心理特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39页。
  ⑶(21)金戈编著:《跨世纪宣言》,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102页,第53至54页。
  ⑷参见A·H·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载《经济管理》1981年第11、12期。
  ⑸参见罗大华主编《犯罪心理学》,群众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页。
  ⑹《心理学》,华东师范心理学系公共必修心理学教研室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88页。
  ⑺参见《比较犯罪学》,由该书编写组编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10页。
  ⑻库德里亚夫采夫(前苏联)著:《违法行为的原因》,群众出版社1982年版,第94页。
  ⑼《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0页。
  ⑽参见薛华著《黑格尔对历史终点的理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7页。
  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由该书编写组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8页。
  ⑿《红旗》杂志1976年第5期。
  ⒀陈兴良著:《从政治刑法到市民刑法——二元社会建构中的刑法修改》,载《刑事法评论》第一卷,第31页。
  ⒁⒃肖扬主编:《贿赂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8页,第113页。
  ⒂黑格尔著:《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80页。
  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编辑部著,《腐败:货币与权力的交换》,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年版,第2页。
  ⒅⒇《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1995年1月23日),见《邓小平论反腐败斗争》,中国检察理论研究所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第5、3页。
  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89页。
  


转自: 声 明: 本论文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来信指正。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20blog.cn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准确把握刑事立法意图

  • 下一篇文章:全国首例研究生重婚案引发的思考----建议实行重婚案件公诉制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试论贪污受贿犯罪的畸形需要及其抑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试论贪污受贿犯罪的畸形需要及其抑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洗钱罪构成要件的若干问题
  • ››论犯罪过程中的信息转移原理
  • ››网络犯罪停止形态
  • ››关于职务犯罪预防和惩治的对策研究...
  • ››对中国死刑制度的思考
  • ››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的追问——兼论为...
  • ››毒品犯罪特别累犯否定论
  • ››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思考
  • ››法律与全球化语境下的我国刑事法修...
  • ››论计算机犯罪对我国刑事法之冲击
  • ››试论贪污受贿犯罪的畸形需要及其抑...
  •   文章-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20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