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与经济的关系,着重考察经济制度、经济权利和经济权力等经济宪法现象。
总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依法治国,必须注重宪政建设,在理论上“注重对宪法进行经济学论证或者说对经济进行宪法学论证”[23]。经济学与宪法学对各自研究领域的拓展和研究方法的更新,使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经济宪法学的产生乃是这一历史过程的逻辑结果,是宪法学对经济学挑战的积极回应。
注解: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39 、240页;巫宝三主编:《中国经济思想史资料选辑》(先秦部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2][美]戈尔丁:《21世纪美国法理学与法哲学》,《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5年春季号。
[3][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9页。
[4]参见[美]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论文集,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0一24页。
[5][6][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杜1994年版,第229、21页。
[7][8][美]德姆塞茨:《竞争的经济、法律和政治维度》,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50、55页。
[9][美]V.奥斯特罗姆、D.菲尼、H.皮希特编:《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3页。
[10][美]戈尔丁:《21世纪美国法理学与法哲学》,《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5年春季号。
[11][12]Richard B.Posner,Economic Analysis,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86, P58l一583.
[13]Richar B.Mekenzic,Constitutional Economics,Preface by Edwin J.Feulner, Jr., Lexington, 1984.
[14] James.M.Buchanan,Constitutional Economic,()xford,1991,P43.
[15]参见[美]布坎南:《赤字中的民主》,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1、180—184页。
[16]参见徐秀义、韩大元:《宪法学原理》(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页。
[17]参见许崇德主编:《中华法学大辞典。宪法学卷》,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页;拙作:《平等、自由和公民权利的经济观》,《法律科学》1995年第5期;邹平学:《宪政的经济功能初探》,《法律科学》1996年第2期。
[18][19][美]罗伯特·考持、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10、11页。
[20]See R Dworking,Why Efficiency? A Response to Professor Callabresi and Posner, Hofstra Law Review 563(1980); 参见朱景文:《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191页。
[21] [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1994年版,第4页。
[22] [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页。
[23]文正邦主编:《走向2l世纪的中国法学》,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73页。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