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
   人权入宪与人权保障      ★★★ 【字体: 】  
人权入宪与人权保障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9:35:48   点击数:[]    

结构构成的内容,使得人们更多把宪法当成政治宣言、政治纲领,而不是法律原则、法律规范。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宪法的结构。特别是1999年和2004年的宪法修改,使法治和人权保障成为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成为两次修宪的最亮点。确认法治和人权保障,不仅体现了我国宪法对人类先进政治文明的重视,也使我国宪法的自身结构得到极大的完善,使我国宪法和宪政运动进入世界政治发展的大洪流。在这个意义上,人权入宪是中国现行宪法完善的必然结果。

  二、人权入宪对人权保障的影响

  中国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不但直接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而且同时增加了保障公民权利的几项重要规定,包括依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人权入宪,使尊重和保障人权由政府的政策上升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一项原则,不仅完善了中国人权的宪法保障,同时也为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表明中国将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大的力度维护和促进人权事业的发展。宪法的这种修改对人权保障的影响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说明:

  (一)人权保障作为宪法原则对宪法规范的影响

  宪法原则由于它的抽象性质,在宪法中更多作为一种精神存在,需要宪法规范加以具体化,才能变得更具有操作性而为各个宪法关系主体所遵循。宪法原则使不同类型的宪法规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且不至于迷失方向。在宪法的内在结构中,宪法原则的法律效力高于宪法规范。新中国在历部宪法中规定的是公民权利,没有人权的概念,把人权保障作为宪法原则不但完善了宪法结构,也使宪法建立起了宪法规范和人权保障宪法原则的有机联系。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规范的出发点和归宿,违反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宪法规范无效。人权保障作为一个宪法原则对宪法规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为涉及公民权利的宪法规范提供了源泉。公民权利是人权的法律形式。人权作为人的权利之源,具有公民权利不具有革新功能,它将不断催生新的公民权利,促进公民权利的进步和完善。人权入宪,使中国宪法真正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恢复了宪法的本来面貌。

  2、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为涉及国家权力的宪法规范提供了基础。国家权力是人权除公民权利外的另一种法律转化形式,用于人权的保障。人权是国家权力的正当源泉,人权入宪,使宪法初步理顺了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关系,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国家权力的道德要求,更是宪法规定的强制义务。长期以来,中国的宪法和法律中更多确立的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的运行,忽视了设立、配置国家权力的目的,国家至上的观念使公民权利被置于较为次要的位置。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要求国家权力的设立、配置和运行应当有利于人权的保障。人权为国家权力提供了界限,尊重和保障人权也同时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最高原则。

  (二)体现人权保障的宪法作为根本法对其他法律的影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之母,人权作为一项重要原则入宪,必然带动我国整个人权保障法律体系的发展、充实与完善,同时也将促进人权保障新法律的出台和不利于人权保障的法律的废止。

  1、体现人权保障的宪法呼唤完善人权法律体系。在当代中国,人权主要表现为宪法和法律上的公民权利,目前我国的人权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为补充的系统,一些因素使得这个系统存在有缺漏。这些因素主要是:(1)一些人权还没有或没有完全纳入法律体系。如生命权、迁徙自由权、罢工自由权、隐私权和知情权等。(2)一些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过于原则,缺乏基本法律的保障。如平等权、言论和出版自由、宗教和信仰自由、结社权和请愿权等。(3)缺乏有效的违宪审查机制。由于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未能充分有效行使违宪审查权,导致存在一些违宪的法律、法规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

  2、体现人权保障的宪法要求完善现行法律制度。现行的法律制度在人权保障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一些法律对公民权利的限制过于严格。如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等。(2)法律中关于人权与权力、人权与权利、权力与权利、权力与权力以及权利与权利等关系的设计还不尽合理。这主要表现在权力有限的观念还没有完全体现在法律中、在权力与权利冲突中还存在片面强调权力的倾向。(3)司法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人权保障的需要。我国的司法制度是在激烈的阶级斗争年代建立的,其主要功能是镇压敌对分子。这种制度在追求法治和人权的时代还有待改进。

  可以预见,我国与人权保障有关的法律会越来越完善,一个以人权保障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将会建立起来。在今后国家各项立法过程中,会更加注意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贯彻落实到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并且,将适时地对现行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重新进行审查,以宪法为依据进行废、改、立,加以必要的充实、调整、完善和细化,从而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法律轨道。

  (三)人权保障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

  自清朝末年中国引入人权概念以来,在社会活动及日常生活中,人权其实是个比较陌生但使用率又相对较高的法律术语,这主要缘于中国自古就有朴素的人权观念,而人权在现实的法律中又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在新中国的四部宪法中,也没有人权相应的宪法地位。时代在变革,法律的文明含量也在不断提升。让人欣喜的是,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专门的一款已被郑重地写入了现行宪法的修正案,这表明人权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已经获得国家根本大法的认同,这种价值观念必将对人们行为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1、对人权的重视将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社会的所有构成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与人类密切相连,但在人类历史的一些时期,由于国家权力的异化以及人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常常使人们忘记了根本。无论是宪法还是其它社会规则,无论是国家治理还是其它社会管理,人始终是第一位的。对人权的重视使得人类的一切活动有意义,且不至于迷失方向。

  2、尊重人权不仅意味着对自己权利的重视,也意味着对他人的尊重。人权作为做人的权利,人人享有。强调自己的人权,尊重他人的人权,利于社会形成一种和谐的秩序,从而建立人类幸福生活的基础。

  3、人权精神的弘扬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权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权利,体现着人类理性的觉悟。人权的发现是人类的伟大进步,人权的发展也直接体现着人的发展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20blog.cn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宪法学的根本方法——兼从法理学方面的追究

  • 下一篇文章: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权的法律保护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人权入宪与人权保障”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人权入宪与人权保障”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欧洲人权法院判例法中的表达自由
  • ››论发展中国家的司法改革——一种国...
  • ››公民政治权利的要素与结构
  •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诉讼制度探...
  • ››财产权与宪法之关系的比较研究
  • ››制定我国1954年宪法若干历史情况的...
  • ››保障人权与维护国家安全并行不悖
  • ››农民平等权的法律保障问题
  • ››全球化与中国立法发展
  • ››宪法诉讼——一个批判分析
  • ››人权入宪与人权保障
  •   文章-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20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