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管理论文行政管理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行政管理教育发展分析      ★★★ 【字体: 】  
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行政管理教育发展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23:17:09   点击数:[]    

从现有的系所建制、课程体系等方面都反映出,中国现有行政管理教育模式的最大问题就是模式单一,其表现是突出的政治学取向性。尽管依托政治学发展行政管理学教育的确有一些优势,而且这种取向模式还可以继续发展下去,但单纯或主要是这种取向将会很成问题。因为行政管理本身是一种必须由多学科(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等)高度复合支撑的交叉领域,因而行政管理教育应体现出多学科取向以及与它们的复合取向的共存性。就目前来说,我们面临的最大机遇是借国家学科调整的东风,尽快实现行政管理教育的多模式发展。除了继续办好已有的政治学取向模式外,还应该发展管理学取向模式(罗自刚,1998年)、经济学取向模式,以及公共管理学科取向模式(陈振明,1999年)等等。
  此外,在教育模式上,我国还要注意学习国外大学学院型与专门培训机构型、理论知识型与实际应用型、学历型与公职资格型等多种教育模式并存的经验(薛澜、彭宗超,2000年)。各类教学主体均可以参照他国他校的成功经验并根据自己的优势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②高层次专业化发展。面对上述诸多崭新的挑战,行政管理教育必然要向高层次和专业化方向发展。这种高层次专业化除了要重视扩大一般意义上的行政管理硕士学位教育和博士学位教育外,目前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必须注重以在职公共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的教育。政府公务员以前的专业背景往往复杂多样,进入公共管理部门后就需要进行这方面的统合训拣。特别是目前中国公务员队伍庞大但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很难适应上述未来发展的需要。1997年底,全国公务员总数达530.7万人,中专及其以下学历的为297.9万人,占总数的56.1%,具有大专学历的为232.7万人,占总数的43.9%,其中大专学历的178.2万人,占总数的33.58%,具有本科学历的52.65万人,占总数的9.92%,具有硕士学历的仅1.88万人,占总数的 0.35%(季明明, 1999年)。为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已决定在我国开展公共管理硕士学业学位的教育。这对于我国公共管理教育无疑又是一次绝好的发展机遇。
  ③现代化发展。信息革命所导致的网络社会的出现能给我国行政管理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行政管理教育中可以更多地采用多媒体、远程教学等现代化手段。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体制转型与社会发展的最新进程,更能促使传统行政管理学理论范式与方法体系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进而带动整个中国行政管理教育的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
  面对挑战与机遇,我们必须实现公共管理理论研究与专业教育有机的结合,必须根据现实及未来需要在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同时更要特别关注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提高师资的学历水平,优化他们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等。只有这样,中国的行政管理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历史的飞跃。我们相信,只要认真总结国内外尤其是我们自身行政管理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面对挑战,把握好机遇,勇于改革和创新,我们就一定能拥有行政管理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刘怡昌、许又惠、徐理明主编。行政科学发展[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
  [2]郭济.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建设及其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00,(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8-184。
  [4]鲍静、左然总策划.中国行政科学研究和教学机构通览[R].北京: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络部,1996。
  [5]黄达强、刘怡昌主编.行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6]1996/1997年度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置或备案的普通学校本科专业名单[J],中国高等教育,1997,(5)。
  [7]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1999年颁布)[E],第二章第5条第1款。
  [8]徐中奇.为中国行政学长远发展培养复合型行政学硕士[J].中国行政管理,2000,(3)。徐中奇、吴瑞坚.报考行政管理学硕士研究生问答[J].中国行政管理,2000,(6).
  [9]罗自刚.对行政学学科归属问题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4)。
  [10]陈振明.从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到公共管理学[J].政治学研究,1999,(1)。
  [11]季明明.国家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个途径——论我国建设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中国行政管理,1999,(3)。
  [12]王乐夫、郭小聪、马骏.中西方公共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兼谈中国公共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突破点[J].中国行政管理,1998,(7)。
  [13]各高校的网上资料等。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大企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导力量

  • 下一篇文章: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传统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及其走向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行政管理教育发展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行政管理教育发展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烟草专卖,特殊利益集团政策
  • ››国家预防腐败应该着力解决的关键性...
  • ››政府组织的规范化管理
  • ››服务行政——21世纪中国行政管理...
  • ››加入WTO对“官”文化的冲击
  • ››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传统管...
  • ››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行政管理教...
  • ››大企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
  • ››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财政保障
  • ››论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实践和理...
  • ››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行政管理教...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