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见得那么有效。学生们在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博舆时,一些学生肯定会发现事态正在沿着“以牙还牙”策略的方式发展。在学生用过了各种策略后,正式向学生推出在很多情况下都有效的“以牙还牙”策略(以合作开始进行博舆的策略)。在这里教师还可以引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缴悈游戏,“以牙还牙”策略也在这个游戏中使用。 第六步 这一步主要讨论道德方面的问题。注意在课堂上提提“针锋相对”(tit-for-tat)和“以眼还眼”(eye for an eye)策略之间的关系。另外,课堂上还要讨论到“针锋相对”策略如何与宗教传教方法联系起来,以及“针锋相对”策略如何完全地遵从生活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金科玉律”。 在学生进行博舆游戏过程中,随着对对手的了解和认识到保持作为一个公平的竞争对手的重要性,现实世界和理想乌托邦之间的差别在课堂讨论中就会逐渐显现出来。要是时间允许的话,在课堂上最好还谈谈发表在《Higgins》(2002)和《Milne》(2002)上的两篇网上短文。这两篇文章对博舆论与道德决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反的观点。 在讨论道德如何与决策和数量决策模型相联系的问题上,哲学家乔纳斯(Jonas)在《Gallo》(2004)强调了“责任原则”,这个原则建议对所有的利益相关人的观点都应加以考虑。雷斯和孔塞(Theys,Kunsch,2004)则提出了合作对道德决策的重要性。他们以囚徒困境博舆游戏的结果支持他们的观点。我们也认为责任原则和合作原则对道德决策的讨论是相当有用的。 第七步 为进一步展开讨论道德决策与博舆论问题,这一步到网站www.spectacle.org/995/看看“道德面面观”(1995)(The Ethical Spectacle)目录里面的文章观点。这里面有很多与囚徒困境相关的短文。题目涉及到了商业、法律、爱情、政治、软件开发、福利等诸方面。安排学生读读这些文章,并在课堂的剩余时间对文章口头总结。这些文章充分反映出博舆论的广泛运用,以及高度关注合作的精神和负责的态度对决策的作用。 要把这一步在课堂上讲地更理想,老师最好读一读一篇题为“The high of being nice”的摘要(读者文摘,2002),这篇文章是埃莫理大学(Emory University)对博舆论和道德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36个女士进行囚徒困境的博舆游戏时,大学里的科学家利用磁共振原理对她们的大脑活动进行扫描……。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时间女士们都选择合作的策略,在作出决定合作的这一刻,研究者能观测到她们大脑中与愉悦感相关的二个部分有反应。神经学家格里高利·伯恩斯(Gregory Berns)认为, 该研究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行为对合作各方均有积极性影响,一点点的善意流露都会让彼此之间感觉更好。难道人类有独立的神经构造来讲求道德么?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可以在课程行将结束时讨论讨论,特别是根据相关进化生物学的早期材料来看这个问题,讨论就显得更有意思了。 结论 博舆论远远不是两个小时就能完全讲清楚的。许多大学的经济系和哲学系都提供完整的博舆论课程,不过,有关决策科学和管理科学方面的课文一般都未涉及到本文的题目。本教学课件告诉教师,在讲授博舆论和道德决策问题时,如何方便地访问的一些相关网站,以增强讲课效果。 2003年5月,一些大学已经在大学三年级的管理科学课程中和二年级的商业伦理课程中使用本课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高,反馈的书面意见都是比较正面的。 至于对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的特殊情况,对这个要求二小时课时的课程,一个变通授课办法是把课堂上一个小时的网上学习布置为学生的家庭作业。为此,在第一节课最后半小时学习第1到第4步;第5步学习和第7步的文章阅读布置为家庭作业;在下一节课开始的前半小时学习第6步,并对第7步须讨论的部分进行讨论。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