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会计审计会计理论
   会计外部行为环境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 【字体: 】  
会计外部行为环境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10:54:36   点击数:[]    

、奖金和福利有的由派出的财政门发放,而多数由被派往的单位发放。笔者认为,统一由财政部门发放较为合理。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以及“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理应由派出会计人员的财政部门发放。这样做一是可以体现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二是减轻企业负担,消除向企业进行摊派之嫌;三是避免被委派的会计人员和被派往的单位产生直接的经济利害关系,有利于其客观、公正地进行工作。但这样一来,又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总之,会计委派制取得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有关部门应当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使会计委派制更加完善和可行。
3.3 大多数不能实行会计委派制的企业,如何减少外部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现行会计委派制只能在少部分国家拥有所有权的国有企业或国家股占控股地位的企业中实行。对于其他中小国有企业,国家没有那么多的财力和人力。对于近几年来蓬勃发展的私营企业,国家既没有所有权,也没有控股权,因此没理由委派会计人员。那么怎样保证这些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呢?笔者认为,如果有条件,可以成立由会计行业统一管理的“会计公司”,将一部分会计人员从企业中分离出来,进入会计公司。会计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家制定相关法律,委托会计公司定期(半年或一年)对企业进行强制性审计。企业可以自主使用会计人员,也可以向会计公司提出申请并支付一定的费用,由会计公司依据一定的程序和企业的需要派遣会计人员。但不管怎样,都要无条件接受并配合定期审计工作。会计公司要对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负全责。这样就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业自律。
3.4 厂长(经理)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职业道德状况
3.4.1 厂长的行为是会计外部行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立会计公司只是笔者的一己之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因此,目前还有一些很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某公司招聘会计,经理亲自担任考官,他向所有应聘者只提一个问题,即“1+1=?”。应聘者一个接一个地进来,有的说等于1,有的说等于2,也有的说等于3……经理都摇头表示不满意。只有一位应聘者听过经理的问题后,转身将门关好,然后走到经理近前,附在经理耳边问“您说等于几”?经理满意地点点头,结果此人被录用了。这虽是一个笑谈,却反映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可以想见,企业如果真有这么一位为所欲为的经理,再有这么一位惟命是从的会计,其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就可想而知了。长此下去,一是会造成国有企业中腐败滋生,经营者为了追求小团体利益、粉饰业绩、谋求私利、虚报浮夸等;二是会造成私营企业隐瞒收入,逃避税收。
3.4.2 规范厂长(经理)的行为
可以说会计信息失真的“源泉”很大程度上就是企业的厂长(经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源头”抓起。笔者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会计工作的透明度,实行财务公开(当然不能包括商业机密),不但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公开,更要向职工群众公开,使大家对企业和财务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这样一个谜语:当左手被什么东西抓住后,就抓不住右手了?谜底是:右手。在企业中,行政管理好比右手,会计监督有如左手,当会计人员以既代表国家又效力企业的“双重身份”进行会计监督时,一遇到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冲突时,也就进入了一个“自相缠绕”的怪圈。因此,我们可以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加进这个利益圈,使三者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现在确实也有一些企业实行了所谓的“厂务公开”,但公开的程度和真实程度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职工群众作为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主体,应该是有知情权的。群众的力量也是不可低估的,群众一旦加入监督的行列,有利于形成“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不敢造假,厂长(经理)不敢要求造假”的良好风气。
3.5 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合理配置各层次会计人才。
3.5.1 对高层次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对会计行为的评价标准也随之起了很大的变化。“老实型”、“听话型”的会计行为逐渐失去其道德价值,“创新型”的会计行为逐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扬。这是因为,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担当企业的参谋和监督者,其“管理”、“监督”职能逐渐取代“记账”职能而成为其主要职能。但“创新”并不是每个会计人员都能做到的。这是由于我国会计人员数量虽多,总体素质却偏低,经过正规的、系统的会计学教育的人数太少。社会上似乎有一个误解,认为只要识字、会算账就能当会计。我们可以看一看某会计培训单位的招生简章:凡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准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及未取得会计上岗证的在职会计均可报名……招生范围之广,生源学历层次之参差不齐是显而易见的。这些经过短期“填鸭式”培训的学员多数对会计业务一知半解,将来走上会计岗位能够应付工作已经不易,哪里还谈得上开拓创新?当然不否认某些人对业务会越来越熟练,但仅仅是熟练,只能是原地踏步走,充当记账工具而已。要想在熟练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一步,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要经过系统的、专业的训练。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势在必行。但遗憾的是,我国的会计聘任制度与干部任用制度颇为相似,都是能上不能下,除非严重违法乱纪。正是这种缺乏竞争的机制,造成会计行业鱼龙混杂,庸者自甘其庸,不用担心被淘汰。优秀的人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很难脱颖而出。
3.5.2 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会计人员都有高学历、高职称,但学历、职称的高低一般同业务水平成正比。我国会计行业当前的现状是低层次人才占多数,而高、中层次人才偏少。问题的关键是调整好高、中、低各层次会计人才的比例。目前,我国一些大机关会计人才积压严重,造成很大的人才浪费;另一方面许多基层单位会计人才匮乏,形成人才饥渴。对此,有关部门应当适当加以引导,切实加强机关的精减工作,增强基层单位的活力,促进会计人才的合理流动,使高、中、低层次会计人才的配置更趋合理。
4.总结
净化会计行为环境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会计行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个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道德意识淡泊,公共意识低下,自我中心突出的环境下,不可能营造出高品味的会计职业道德。净化会计行为环境,不是光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能做得到的,而要有赖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际上是向社会提出了提高道德觉悟、重视道德修养、净化环境的基本要求,各行各业都应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从而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当然,我们也不能坐等外部环境净化之后,再来谈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会计人员也绝不应因环境差而放弃道德修养。“出污泥而不染”仍应是会计职业界的一种高尚追求,这也是最终赢得社会尊重,提高行业信誉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制度2001》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E.约翰.拉森,[美] 《现代高级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与研究

  • 下一篇文章: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界定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会计外部行为环境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会计外部行为环境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管理层激励与会计行为异化
  • ››委托代理机制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 ››有关会计分部报告的几个问题
  • ››独立董事制度建立与完善的会计视角...
  • ››会计诚信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 ››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中的几个问题
  • ››股票股利会计政策研究
  •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
  • ››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预防对...
  • ››会计外部行为环境与会计职业道德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