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会计审计 → 会计理论 |
|
|||||
固定资产减值及其对折旧与所得税影响的会计处理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10:47:30 点击数:[] ![]() |
|||||
累计折旧 123.5 4、2002年至2006年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与例1相同。按照税法规定,2007年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46万元和该年会计折旧额比税法规定折旧额少提61.5万元,均属于2004年12月31日因计提减值所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430.5万元的转回,应调减2007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则2007年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为: (1)若为应付税款法,2007年度应纳所得税额为228.525[(1000-61.5-246)×33%]万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 228.525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28.525 (2)若为纳税影响会计法,2007年应纳所得税额仍为228.525万元,因转回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金额为101.475[(61.5+246)×33%]万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 33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28.525 递延税款 101.475 上述会计处理表明,2004年12月31日发生的递延税款借项142.065万元,2005年、2006年每年转回20.295万元,2007年转回101. 475万元,三年共转回142.065万元,该项时间性差异已全部转回。因此,2008年至2011年的每年会计折旧额相同,均为123.5万元,因而其每年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一致,无需进行纳税调整,即每年应纳所得税额为330(1000×33%)万元,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会计分录均为: 借:所得税 33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30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