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会计审计会计理论
   简论秘密准备      ★★★ 【字体: 】  
简论秘密准备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10:45:26   点击数:[]    

形成的,如第1类和第6类;允许多种计价选择形成的,如第2、3、4类;特殊考虑形成的,如第5类。需要说明的是,合规性秘密准备在会计实务中的存在不一定都是合规的,因为合规性秘密准备可能会被用于违规或非法目的。如为了调节利润而在产生秘密准备的方法和不产生秘密准备的方法之间随意转换就违反了一致性原则。违规性秘密准备是违反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而有意计提的,是不允许存在或被禁止的。第7、8、9类都属于这类秘密准备;假借第1类至第6类的名义而有意低估资产、利润而形成的秘密准备也属于这一类。《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就是指的这一类。违规性秘密准备按形成的原因又分为单纯的过分谨慎形成的和处于操纵利润目的而形成的两类,前者的危害较小而后者的危害更大。

  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合规性秘密准备来实行稳健的财务会计战略,以应付未来的不测风险。但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必须能够分清合规性秘密准备和违规性秘密准备;其次,必须坚持一致性原则,禁止为了调节利润而在产生秘密准备的方法和不产生秘密准备的方法之间随意转换;再次,必须将秘密准备形成的原因、方法以及影响说明清楚;最后,严禁超出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的范围随意或有偏向的计提秘密准备,不管是处于单纯的稳健考虑还是操纵利润目的。

  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应充分认识到企业秘密准备的存在对他们决策的影响,努力辨明财务报告中存在的秘密准备:一是要认真阅读财务报告中的附注说明资料;二是不能只盯着某一期的财务报告,而是应该根据几期的财务报告数据作出趋势分析。

  对于会计准则、制度的制定者而言,一方面应在会计准则、制度中坚决禁止不当目的的秘密准备,另一方面又要给予秘密准备适当的存在空间。因为在历史成本和稳健原则下,不可能完全拒绝秘密准备。尤其是可以考虑给予中小企业更大一些的秘密准备空间,以提高中小企业应付不测风险的能力。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评价和反思

  • 下一篇文章:银行表外业务及相关会计准则探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简论秘密准备”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简论秘密准备”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管理层激励与会计行为异化
  • ››委托代理机制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 ››有关会计分部报告的几个问题
  • ››独立董事制度建立与完善的会计视角...
  • ››会计诚信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 ››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中的几个问题
  • ››股票股利会计政策研究
  •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
  • ››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预防对...
  • ››简论秘密准备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