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会计审计会计理论
   浅析新会计制度的深远影响      ★★★ 【字体: 】  
浅析新会计制度的深远影响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10:44:33   点击数:[]    

年可比的1133家上市公司开办费支出合计为5263万元,比起初的229630万元减少了224367万元,说明大部分开办费已被当期损益或年初未分配利润消化。该项会计政策的变更使上市公司资产总额和净资产同时缩水224367万元。

  另外,为了确保会计的真实性,避免虚列资产,新制度还规定,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性计入损益,而不再进行分期摊销。如果长期待摊的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的,应当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计入当期损益。通过对资产的重新定义,删除了“待处理资产损失”“开办费”等虚拟资产项目,净化了上市公司资产,同时,也从根本上消除了上市公司利用这些虚拟资产调节利润的行为。

  (五)“资产减值准备”的扩大披露,有效规制利润操纵手段。在新会计制度出台以前,一些上市公司为了逃避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往往以应收账款置换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借此操纵利润。

  新会计制度扩大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从2001年起,除了原有的对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计提减值准备外,同时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也纳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行列。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以置换资产的方式逃避计提坏账准备,从而操纵利润的行为。

  另外,在新会计制度颁布以前,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已颁布实施的“四项准备”人为地操纵利润,不按期、不依据规定数额计提准备,而是常常根据需要,滥用估计巨额提取,使利润下降,然后,再以债务重组等方式“大量回笼”,致使利润突升,实现利润调节的目的。针对这些情况,新会计制度做出如下具体规定:企业因滥用会计估计而多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转回的当期应当遵循原渠道冲回的原则,不得作为增加当期的利润处理。新会计制度的这些具体规定使通过“准备”科目操纵利润的企图落空,从而有效地规制了利润操纵行为。

  还有,新会计制度出台以前,一些精通会计业务的上市公司常常利用其他应收项目、预付账款科目调节操纵利润。对此,新会计制度“针锋相对”地做出如下规定:“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帐准备。”

  新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产生强大的遏制甚至杜绝作用。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高质量会计准则

  • 下一篇文章: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向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浅析新会计制度的深远影响”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浅析新会计制度的深远影响”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管理层激励与会计行为异化
  • ››委托代理机制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 ››有关会计分部报告的几个问题
  • ››独立董事制度建立与完善的会计视角...
  • ››会计诚信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 ››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中的几个问题
  • ››股票股利会计政策研究
  •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
  • ››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预防对...
  • ››浅析新会计制度的深远影响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