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会计审计会计理论
   新会计制度与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差异分析      ★★★ 【字体: 】  
新会计制度与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差异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10:43:44   点击数:[]    



  4、资产减值准备差异分析。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于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列举了八项减值准备:坏帐准备(管理费用)、存货跌价减值准备(管理费用)、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投资收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收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投资收益)。税法规定,除部分企业可以计提的坏帐准备外,企业在会计上预提的各项减值准备均不得在税前扣除。

  5、罚款、捐赠支出差异分析。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罚款、捐赠支出均列入营业外支出,税法规定违法经营的罚款和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不允许在税前列支,企业用于中国境内公益、救济性质以外的捐赠及直接向受益人的捐赠也不允许税前列支。

  6、财产损失的差异分析。财产损失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盘亏、毁损、报废净损失,坏账损失,以及遭受自然灾害、民事诉讼等意外事故造成的非常损失。企业会计制度将财产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等项目,作为会计利润的抵减项。税法对企业发生的合理损失允许企业在税前扣除,但是,为了加强对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的管理,保证企业税前扣除财产损失的真实性,税法要求企业发生的财产损失需要报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准予在发生当期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扣除。凡未经税务机关批准的财产损失,企业一律不得自行在所得税前扣除。

  7、借款利息的差异分析。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为筹集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借款利息,除了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利息以及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借款利息予以资本化外,日常经营发生的借款利息应作为企业的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税法对于企业发生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借款利息,除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建造或者无形资产的受让、开发,在该项资产投入使用前发生的利息,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原价,及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借款利息予以资本化外,按不高于一般商业贷款利率计算的部分可以在税前列支。同时,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未交足其应缴资本额的,其对外借款发生的利息,税法也进行了限制性扣除,即相当于投资者实缴资本与在规定期限内应缴资本的差额应计付的利息,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不予列支。

  8、职工福利费差异分析。根据有关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所得税税后利润中提取储备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和企业发展基金。对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的会计核算,按照财政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执行新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的“应付福利费”科目除核算从“应付工资”科目转入的各项内容外,只核算企业按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及其使用,其余福利费应于发生的当期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可见,企业对列入成本、费用的福利费用采取现付现计的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办法,不再采用预提的办法核算。税法对企业福利费用的管理除了实行与职工工资相同的备案制度外,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按照国务院以及各地政府规定提存三项基金(医疗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退休保险基金)以及财务制度规定的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外的其他职工福利类支出,可按实际发生数在当年度税前扣除,但当年度税前扣除的此类费用,不得超过企业全年职工税前列支工资总额的14%,其超过部分也不得在以后年度扣除。因此,如果企业全年实际列支的福利费用未超过计税工资总额的14%,企业按照会计制度要求核算的福利费用,在年度所得税申报时则不必进行纳税调整。

  9、交际应酬费差异分析。企业实际发生的交际应酬费是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费用,属于企业的一项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会计核算中按照实际发生额计入当期损益。税法对交际应酬费的管理按照不同的行业规定了不同的列支标准,对工业制造业、种植业、养殖业、营造业、商业等行业,企业可以按照销货净额计算税前列支的业务招待费限额:全年销货净额在一千五百万元以下的,不得超过销货净额的千分之五;全年销货净额超过一千五百万元的部分,不得超过该部分销货净额的千分之三。对旅店业、饮食业、娱乐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金融、保险业、租赁业、修理业、设计、咨询业,以及其他服务性行业则按业务收入计算交际应酬费列支限额:全年业务收入总额在五百万元以下的,不得超过业务收入总额的千分之十;全年业务收入总额超过五百万元的部分,不得超过该部分业务收入总额的千分之五。企业在对会计核算的业务招待费进行纳税调整时,要注意区分自己的行业类型,对跨行业经营的企业,应分别按其销货净额或业务收入计算交际应酬费列支限额,如果收入划分不清的,可按其主要经营项目的所属行业确定。

  以上分析的是企业在年度所得税申报时,对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差异进行纳税调整的主要项目,企业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些项目的差异,才能保证企业在正确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准确执行税法,依法计算应纳税额,履行纳税义务,规避纳税风险。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财政透明度与政府会计改革

  • 下一篇文章:企业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殊途同归”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新会计制度与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差异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新会计制度与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差异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管理层激励与会计行为异化
  • ››委托代理机制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 ››有关会计分部报告的几个问题
  • ››独立董事制度建立与完善的会计视角...
  • ››会计诚信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 ››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中的几个问题
  • ››股票股利会计政策研究
  •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
  • ››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预防对...
  • ››新会计制度与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差异...
  • ››新会计制度对上市公司影响的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