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管理论文行政管理

上一页  [1] [2] 


Tags:


   大型公众活动的政府安全管理      ★★★ 【字体: 】  
大型公众活动的政府安全管理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14:33:49   点击数:[]    

在许多商店和饭店学会了国外流行的一种做法,在湿滑地面未台阶、或低矮天花处设置提示牌,提醒顾客小心、商家固然是为了避免出现纠纷而预先自我免责,但客观上确实对顾客的安全有好处。我们在公共场所和公共事务领域中,完全应该引入这共类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五是要规划好部门之间的分工,有明确的协调机构,有明确的责任描述和落实措施。节假日期间的大型活动,一般应该有公安部门的配合与协调。


  六是如果必要,应制定交通管制的措施。


  七是为现场人员提出明确的工作指引和应变程序。现实情况是不断变化的,现场人员应当了解什么情况是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征兆,必须提高警觉;当此类情况出现时,他们应该而且必须报告和请求支援,以免贻误及时控制和疏导的时机。


  还必须强调的是,制定的这些方案,必须是能够实际运行的。因此,必须在制度上、程序上,资源配置上、人员素质上有相应的配合。为制定方案而制定方案,制定之后束之高阁,是最常见的官僚主义弊病之一。群众利益没有小事,涉及到安全、健康与生命,更加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运行有效的体制。


  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置


  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工作永远都要有两手准备:争取最优控制,面对最坏局 面。就是说,一旦事故已经发生,必须有快速的应对措施。这方面应当遵循的原则有下列三个:


  一是快速反应。在这里,速度是第一位的。从管理的角度来说,需要对报警、接警、出警各个环节采用类似泰罗制的方式做分析,在分工和流程上,以分秒为单位不断地追求改进和效率。


  二是有效抢救。为了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的生命,救援队伍中需要有足够的 有经验的医护人员,以及抢救设备。


  三是积极善后。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公开、快速、负责任的信息发布,争取公 众的配合;启动事故调查程序和必要时的责任追究程序;对伤亡人员的救济和优抚措施;组织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当事人尽快消除心理阴影;清理现场与重新恢复秩序,预防事故引发其他问题,例如治安与卫生。


  最后要说明的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安全事故的防范水平和危机应对水 平,除了依赖于上述的专业工作水准之外,还越来越依赖于整个社会的系统协调,依赖于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在美国发生的9.11袭击事件中,困在大厦里的人员依然冷静地电话询问警察局有关救生工作程序,人们从几十层高的大楼步行从楼梯逃生时,不但没发生拥挤踩踏,甚至还能礼让女士和年长者。这种自发维持秩序的能力的确不简单。去年美国纽约地区突发大面积停电事故,偌大一个都市却没发生拥挤混乱和严重犯罪。事后有专家分析说, 这与纽约市政府长期坚持对中下阶层居住社区的改造政策获得成功有关,居民平静面对严重危机,就是对此前所有投资的最好回报。这些事例说明,危机应对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好经验。仅以广东的春运工作为例,过去的20多年中,广东地区的交通系统(尤其是铁路)年年在春节期间将数百万、上千万的旅客送出去然后又接回来,所谓民族大迁徙也未必有这种规模。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在极为拥挤的条件下,从未发生大规模的踩踏伤亡事故。这说明,只要思想重视、管理到位,措施得力,我们也有能力很好地维护大范围的公众安全。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构建“四廉”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 下一篇文章:澳门特区行政改革:特色与路向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大型公众活动的政府安全管理”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大型公众活动的政府安全管理”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着力推进“电子党务”建设的若...
  • ››合作中的竞争: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
  • ››地方党委工作部门的工作方式转变
  •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对垂直管理部门监...
  • ››政府要指导企业建立环境报告制度
  •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转变政府职能
  • ››新时期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思考
  • ››如何建设卓越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
  •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及路径选择
  • ››公域之治中的软法
  • ››大型公众活动的政府安全管理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