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内选民的经济负担,但是在财政级级短缺的情况下他不大可能争取到工程建设所需的全部资金;另一方面,他尽最大努力在任期内为选民提供道路、场镇、通讯设施、校舍、污水治理、水利工程等选民可感觉到的、当下即可受益的公共物品。这两方面举措都是当选官员迎合选民福利偏好的理所当然的行为选择。这些公共物品是步云经济社会长期发展规划的基础的必要的构件,从政府行为的角度看,它们目前还是政府应尽的职能之一。只是它们需要现金贴现,而政府和选民都很穷,于是步云选民福利偏好和乡长政绩偏好的内在逻辑出现了外在的不一致。这个矛盾只能在选民与乡长一次又一次的博弈解决。对于他们而言,恐怕最好的办法是在当选者和选民之间建立起日常的、有效的沟通机制,在反复交流和协商中改善彼此偏好之间存在的操作上的分歧。
六 结语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变迁,是各个权力主体和权利主体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社会民众的利益、地方政府的利益及中央政府自身的利益之争,推动了新制度供给的进程。但由于新制度供给是一项集体行动,在改革之初还需要中央政府主导,那么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民众利益要求刚性增长,而利益也已经相对独立化的基层政府由于距民众最近,最能感知民众的需求并及时予以回应,同时由于基层政府的小规模效应,容易组织起集体行动,于是,民众和基层政府为了共同的目标——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取收益,而相互回应,互动合作,制度创新的自主的初级行动者,这是发生在基层政府和社会民众之间的“双向回应”型制度变迁新模式,目前正如星星之火在各地闪烁。
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步云乡乡长直选就属于这种模式。实践表明,这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它使传统的乡级政府管理转变为治理,乡行政首长的产生方式发生了逆向性变化,并由此使政府官员的责任取向由事实上的对上负责变为首先对下负责;乡政府的施政纲领是基于对民众需求的回应,并在公开和透明的状态中具体实施,民众则对治理效果进行评议监督。这种新的治理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步云公共事物的治理效率和公共利益的实现概率。但是,也勿需讳言,这一新制度还带有其特定的脆弱性,主要是:在其他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不变的情况下,它无力解决民众的福利期望和当地经济实力之间的落差,因此,它还需要产生与之相关的其他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