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管理论文行政管理

上一页  [1] [2] [3] [4] 


Tags:


   论政府预算的民主性:历史与现实      ★★★ 【字体: 】  
论政府预算的民主性:历史与现实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14:31:16   点击数:[]    

预算分权和制衡,另一方面要扩大预算程序的公众参与度。首先是预算分权与制衡。预算权力是国家公共权力的核心之一,也是国家利益矛盾最集中的地方。预算分权就是要将预算权力在立法机关、政府、政府财政职能部门及内部各组织机构、以及独立审计机关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以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运作体系。如建立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分离的制度,并形成三套相互互相制约的机构;建立资金的使用权、支付权、审核权相互分离的制度;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还可以建立一套独立于政府、直接对人大负责的审计监督系统,并独立行使监督权。其次扩大预算程序的公众参与度。公众对程序的参与,特别是普通公民对政治决策程序的参与,是程序内在价值得以体现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显著标志。政府预算收支的多与少都将实质地影响到每一个公民或者企业,让公众参与预算程序,让相对人对自己将要承担的纳税义务与将要获得的公共服务发表看法,与政府沟通,这本身就有其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有利于预算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而且也便于预算通过后的有效执行和政策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 焦建国:《民主财政论:财政制度变迁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3期。


  [2] 许毅、陈宝森主编:《财政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4年4月版。


  [3] 王金秀、陈志勇编著:《国家预算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


  版。


  [4] A·普雷姆詹德著:《预算经济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5] 马国贤著:《中国公共支出与预算政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1


  版。


  [6] [日]井手文雄:《日本现代财政学》(M,中译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


  [7] 郭小聪主编:《政府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8] 谢秋朝、侯菁菁:《公共财政学》(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9] 爱伦·鲁宾:《公共预算中的政治:收入与支出,借款与平衡》(M,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10] 徐育苗:《论中西“代议制度”的主要差异及其相关性》(J),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


  4期。


  [11] 樊勇明、杜莉编著:《公共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12] 刘骏、刘世清:《从委托代理理论看会计监督》(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12期。


  [13] 郭炳炎、吕建丽著:《国家预算管理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


  版。


  [14]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和国家预算教研室编:《国家预算》(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


  [15] 黄天华:《中国财政史纲》(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


  [16] 李炜光:《论延安时期的民主政治与民主财政实践》(J),现代财经,2001年第7期。


 


  ON DEMOCRACY OF GOVERNMENT BUDGETE:


  HISTORY AND ACTUALITY


 


  GUO Xiao-cong


  (The Center for Research of PA,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Guangdong, China )


 


 


  Biography: GUO Xiao-cong(1957-), male, Ph.D., Professor, The Center for Research of PA, School of Government,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joring in the theory of government institutional evolvement, comparing to the institu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the economics of government.


 


  Abstract: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fiscal institution has gone through the autocratic finance of royalty and the democratic finance of publics. The budget, that is an important category of finance, has undergone the same developing process. The modern government budget is the result of modern politics going democratization. The democracy is its essential character that knows from the ancient state budget. The modern government budget of China appears in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under the social transform. Its model is the “Import and Postdeveloping” and has the distinct character of “aplasia” that leads its developing so slow and so difficulty.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and possible to promote the democratization of China government budget that go along with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social democratization.


 


  Key words: Finance, Ancient state budget,


  Modern government budget, Democratization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制度变迁的动力与主体

  • 下一篇文章:不同学科制度主义方法论特征比较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政府预算的民主性:历史与现实”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政府预算的民主性:历史与现实”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着力推进“电子党务”建设的若...
  • ››合作中的竞争: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
  • ››地方党委工作部门的工作方式转变
  •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对垂直管理部门监...
  • ››政府要指导企业建立环境报告制度
  •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转变政府职能
  • ››新时期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思考
  • ››如何建设卓越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
  •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及路径选择
  • ››公域之治中的软法
  • ››论政府预算的民主性:历史与现实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