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 |
|
|||||
风险投资财务运作理论与实务的探讨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17:37:21 点击数:[] ![]() |
|||||
入成熟阶段后,整体实力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公司对资金的要求也不像先前那么迫切,因为企业在收入上已经有一定的保证,产品的市场能力与赢利能力都较强。这一时期,公司需要的是引入有实力的股东,提高企业知名度,并美化财务报表准备上市。风险投资商在这一阶段,给予IT企业的资金支持仅仅限于装点企业所需。它们已经开始进入收割期。 (二)IT创业企业风险投资的融资 风险投资对IT企业的融资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分阶段的。IT创业企业风险投资的融资方式常见的有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和混合融资。这三种融资方式各有各的好处与特点,作为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相比较,在适应性上有所不同。 股票融资因为属于投资者参与企业经营形式,投资者作为股东进入企业,他除了分红以外并不享有任何其他收益。作为企业来说不必要为其在创业期间支付现金额;所以这种方式能减轻企业负担。但这种方式也有它的弊病:首先第一点是以股权形式投资企业的股东可以左右企业的经营。尤其当风险投资者股权大的情况下,他们甚至可以违背原来创业者的思路形式。第二,要是企业的红利收入远远超过一般的利率的话,分红对于企业来说就等于摊薄企业应有的收益。第三点是股权收益在理财上并不具有节税功能。 而相对来说因为IT创业企业只需提供给债权人固定的利息,他对于具有良好红利预期的企业来说不但可以增加收入流,还可以节税。不过问题是对于一般的IT企业来说,股权形势更为通用。原因是对于一般的IT企业来说,他的问题并不是短期内红利会太多,而是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赢利,也因此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节税问题需要考虑。再说,风险投资商本身的目标仅仅是获取利益回套,他们与战略投资者不一样,对于企业的经营问题他们根本不关心,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他们也不希望介入。所以对于IT企业来说,股权形式更适合于IT企业在创业阶段使用。而所谓的混合形融资指的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综合运用这两种杠杆进行理财。 由于风险投资内在的高度确定性,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商务活动,同时与风险投资相关的管理过程也不同于普通商务活动的管理过程。企业如果想从风险投资过程中获取新的经验,首先必须设置明确的目标以及计划。企业和风险投资倡导者如果想从风险投资过程中得到最大收益,就必须精心实施这一步骤。例如,新英格兰电气系统公司设立了一家分支机构—NEES能源公司,在设立过程中,该公司就明确提出企业的风险投资目标是获取商务利润,同时为母公司提供一个如何开办风险投资实体的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陈尔瑞,杜沔。风险投资概论[M].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1. 10-1 [2]李宝山,王建军。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分析[N]。高新技术产业导报。1997.10-24 [3]刘曼红。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2-28 [4]黄瑞玲。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成长[N]。南京经济学院报。1999 -1 [5]唐翰岫。风险投资决策[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55-67 [6]何树平,胡筱舟。高新技术与风险投资[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68-200 [7]任天元。风险投资的运作与评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24-125 [8]谢科范。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第4期 [9]傅会平。纵论风险投资财务运作的特点[J]。财会月刊。2000.18.33-34 [10]张景安。风险投资与操作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64-66 [11]盛立军。风险投资-操作、机制、与策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122-126 [12]王明珠。风险投资与案例评析[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89-91 [13]晓宏、李武。论风险投资的风险分担[N]。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0.第3期 [14]成思危。科技风险投资论文集[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2.75-78 [15]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投资与新经济[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59-61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