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技术处于成熟阶段时,可以予以转让。当技术处于衰退阶段时,要主动寻找买主予以转让。其次,选择转让方式。可以向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学习,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技术入股、技术互换和以技术换市场等方式。再次,注意股权的差别。向境外子公司可以转让处于任何生命周期的技术以及高新技术,而向境外合资企业应只转让一般性技术。如海尔向马来西亚输出洗衣机技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最后,中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应特别注意专利和商标等手段的使用以及企业的技术秘密和商业诀窍的保护,保护企业自有的知识产权,维持技术优势。
六、经营当地化策略
经营当地化又称经营属地化或经营本地化,是指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以东道国独立的企业法人身份,按照当地的法律规定和人文因素,以及国际上通行的企业管理惯例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东道国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时,首先要承认自己在形式上是东道国当地的企业,是在东道国已形成的社会经济和法律环境下经营的法人,因此,要把经营当地化作为自己的基点和发展方向。实现了经营当地化,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才算真正纳入了所在国的经济运行体系之中。
对外投资企业经营当地化的主要内容包括:(1)经营管理当地化。即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实行一系列当地通行的做法。国外市场经济的发展较国内要早要成熟,因而当地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环境需要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手段,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应尽快把这些东西学到手并加以实际应用。例如,我们应采用当地或国际通行的企业制度、企业决策与管理方法、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方法、人事管理制度、营销策略、审计制度和方法以及企业资产信托机制管理方法等。 (2)人员当地化。人员当地化并不是指对外投资企业要百分之百的聘用当地人员,这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仍然可以从母公司派遣,但应大胆地、较多地聘用当地人员,不仅一般工作人员可从当地雇佣,而且中高级管理人员(如总经理)也可从当地雇佣,并且还要从当地雇佣会计师、律师等专业人员。实行人员当地化政策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为对外投资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3)工资分配当地化。工资分配当地化又称国外工资制,它是指对国内外派人员实行与同企业内或同行业内外方人员相同的工资标准和待遇,把个人的工资收入与个人对企业贡献的大小挂钩。工资分配当地化后,国内外派人员原来享受的工资以外的福利待遇应取消(如免费住房、免费通讯、免费用车、伙食补贴、交通补贴、往返国内机票补贴以及代交的个人所得税等),外派员工应当像当地员工一样自己负担所有的生活费用。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