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 |
|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建议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17:30:50 点击数:[] ![]() |
|||||
命力所在——有用性,对会计职业和上市公司本身的资本市场发展前景也造成不利。因此建议: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抑制盈余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监控机制;推行股票期权计划和民事赔偿制度,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二)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建立完善的注册会计师执规范体系,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强化注册会计师风险意识,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三)推行监管政策的市场化改革,减少诱发盈余管理的政策因素。树立市场化的监管理念,将准市场化的核准制逐步转为完全市场化的注册制,健全保证信息披露质量的会计标准和执行机制,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尽快制定和颁布资产减值、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等具体会计准则,对于收入、费用的确认、计量尽可能明确规范,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选择空间。(四)提高市场参与者的素质,增强识别盈余管理的能力。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投资者理性,防止投资者盲目投机行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