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的角度看,尽管信息提供者利己的动机是普遍的且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但动机不一定会转化为现实的行为。根据经济人理性自利的假设,应对信息提供者进行有力的监督和制裁直到使其造假行为不现实、不经济,使其在理智权衡中放弃造假,这样的执行机制才是有效率的。
3、会计信息的使用阶段。既然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导致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侵占,“保护投资者利益”就成为会计规范制定和执行的第一原则:投资者最有积极性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法律应赋予他们必要的行权方式,使他们成为制约信息提供者,抵制虚假信息的第一主体。
4、会计信息管制的综合考虑。经济条件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对会计信息管制的最佳之举是在政府适度管制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规则引导信息管制的规范化,发挥政府调控管制和市场导引、配置的双重作用。只有会计信息有偿使用,才可能解决会计信息的效益确定问题,也才能利用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产生的经济利益抵偿其全过程所花费的成本。
四、结束语
资本市场中,不同地位的参与者,所需求的信息量不同,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管制加以治理。我国从事会计信息管制方面的研究时间还不长,目前所能得出的结论是:会计信息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信息失真这个资本市场的瓶颈,但这有赖于会计信息管制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的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