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政治学论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s:


   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      ★★★ 【字体: 】  
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2:24:08   点击数:[]    

,以一吾族而统吾国。”[注解:《黄史》,《国粹学报》1905年2月,9页。] 改良派的梁启超也以轩辕为本民族肇纪:“黄帝以后,我族滋乳渐多,分布于中原,而其势不相统合……逮嬴秦兴,而中国始统于一……群学公例,惟内力充实,乃能宣泄于外,亦惟外兢剧烈,而内力乃以益充。”[注解:《黄帝以后第一伟人赵武灵王传》,《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六 》,1页。] 



  但王夫之时代并无人种分黄、白、黑之概念。他建议“述古继天而王者,本轩辕之治,建黄中,拒间气殊类之灾,扶长中夏以尽其材,治道该矣”[注解:《黄书》,538页。]。这个“黄中”是一种抽象的帝德。应劭《风俗通》卷一“五帝”条下释黄帝曰:“黄者,光也,厚也,中和之色,德施四季,与地同功……”[注解:载《传世藏书》1册,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3页。]晚清的汉民族主义者 ,既经现代西方种族主义洗礼,势不免扯上人种关系。蒋观云认为“夫我人种,自移居中国后,固划然自为一种族,然以大种族而言,固为东洋之黄种”[注解:《中国人种考》,《新民丛报》55号(1904年1 0月23日),49页。]。这里既可与大亚洲主义相呼应,又能划清中国这个历史民族的 畛域,以别于其他亚洲民族。 



  此时的中国思想界面对西方总不免有点自卑感,“中国民族西来说”可以补偿这个心理,也有助于黄白二色人种共同主宰世界之构想。为了迎合当时的达尔文主义“优胜劣败”原理,中国民族必须是外来征服者而不是原住民,有如入主印度的雅里安人、征服英格兰的诺曼人、建立美国的英裔,以及来自东北亚的大和民族。康有为的一段话最能透露此种心理:“我南省原皆猫、NFDD7、NFDA9之地方,今已为我黄帝子孙逼处,猫、、NFDD7、NFDA9亦将绝矣”,因此,面临“今白种将遍地球”之局,中国人该力求避免同一命运[注解:《保救大清皇帝公司序例》,《康有为与保皇会》, 251页。]。 



  中华帝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的世界帝国,在清末强被纳入“民族国家”这件紧身衣。因当时满汉矛盾的环境,汉族中心思想势不免成为此转化之机制。这个偏失,在民国成立后曾用“五族共和”的公式去补救。但黄帝崇拜至今犹存,而“中华民族都是黄帝子孙”和“汉族是黄帝子孙”这两个命题是否可以混为一谈,也鲜有引起疑问。



  结语



  “民族国家”是一件进口货,因此当天朝中心的天下主义被现代民族主义取代之时,中国亦在符号学意义上被“非中心化”。在适应现代而新发明的国史叙事里,其源始(archia)与目的(telos),即一首一尾,都变成了外来之物。轩辕黄帝是来自巴比仑的“尼科黄特”,作为现代国家称呼的“支那”一词却是日文。中国本来是一个“天下”,只有朝代之名而无国号。清末第一代民族主义者急于否定“大清”,无意识地捡起了日本人称呼中国的“支那”。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一般是沿用“中国”一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亦恢复这个用法。但在中间这段时期,尤其是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偏好用含贬义的“支那”一名,“表示中国是保守不能自拔的扰乱之区,与作为现代亚洲国家的日本形成鲜明对照。”[注解:Stephan Tanaka,Japans Orient:Rendering Pasts into History(Berkele 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pp。3-4。]至1930年,“支那”一词的侮辱性已十分明显,导致南京政府向东京提出正名的抗议,但日本的大众沿用如故[注解:〔日〕实藤惠秀著《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三联书店,19 83年,190-191页。]。 



  本文重在介绍新方法,它点明历史是一个共同回忆,其组成有一个系谱学之线索可寻,这个系谱是一连串的叙事,而叙事往往是混合语(hybrid)。黄帝崇拜的叙事即由古代的、现代的 、本土的、外来的因素编织而成,但既然都为叙事所由产生之环境服务,这些因子的身分是同等的。事实上,不论是西汉的《史记》或南明的《黄书》,一旦被编织进清季民族主义叙事里,就成为共时性因素,换言之,都成为20世纪初期的史迹。在同一语境中,法国学者之学说其实也变成了中国的因素。举另一例说:在中国革命史叙事里出现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指涉,谓这两大革命影响中国革命固无不可,但此提法比较陈旧,也流于机械。能导向新研究方向之提法是:法俄两大革命已经成为中国革命叙事之一部分。



  在这个意义下,每一次对史迹的重新叙述都是一次新“发明”。这类“发明”并非对原史迹的扭曲,而毋宁是它的生命还没终止的表示,它是一个还没有完成的认识对象。我们甚至不能说后起的叙事是原史迹的副本,因为在现场发生的还不是历史,当它变成历史时已经是一种透过符号媒介的想像,换言之,即使是最早的一次叙事已经是一个副本。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

  • 下一篇文章:中华民族思想解放历史进程及其经验借鉴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对政党“治理责任”机制失效的理性...
  • ››当代中国政府体系与政治研究法的现...
  • ››论毛泽东功过评价中的辩证关节
  • ››论毛泽东对确立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
  • ››论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主要内容...
  • ››探讨毛泽东“左”比右好的党性特色...
  • ››阻碍民主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
  • ››当前民主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
  • ››从海南岛战看兵棋推演
  • ››试论邓小平理论的社会主义观
  • ››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