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政治学论文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辛亥革命时期的排满思潮      ★★★ 【字体: 】  
辛亥革命时期的排满思潮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2:21:18   点击数:[]    

族主义教育。他说:“予年十三四,始读蒋氏东华录,见吕留良、曾静事,怅然不怡,……弱冠,睹全祖望文,所述南田、台湾诸事甚详,益愤然欲为浙父老雪耻,次又得王夫之之黄书,志行益定”[50]。章太炎上述思想变化,恰恰反映了满清统治下民族矛盾尖锐的历史事实。清政权曾经对江浙知识分子的反抗意识进行了残酷摧残,然而高压统治决非万能。蔡元培说:“有明之亡,集义师,以与异族相抗萧何,于浙为最烈;而文字之狱,亦甲于诸省。故光复之思想,数百年未沫。……其绵绵不绝之思潮,则人人得而心摹之”[51]。章太炎就是江浙知识分子光复思想的杰出代表。他继承了黄宗羲、王夫之等人“重民”和“严华夷之防”的思想传统,揉合革命派知识分子种族斗争潜意识一拍即合,成了把他们引向资产阶级革命的媒介。对于革命派着重发动的会党和新军说来,反满民族主义几乎直接就是民主主义的替代。宋教仁说:“盖革命事重大……而攘夷大义,非徒外铄,尤需有所戴之,以为播殖”。这就是说,他们是利用反满民族主义来传播革命民主主义,可是,实际上这种利用变成了喧宾夺主。因此,辛亥革命思潮的排满特征,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和思想教条解体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化替代现象,是资产阶级革命发动过程中资产阶级经济和文化依然薄弱的表现。而这一点,只有在民主共和制呱呱坠地,但不堪封建势力轻轻一击的时候,才会令人酸楚地显示出来。

 

 

  注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唐才常:《唐才常烈士年谱》,《唐才常集》第273页,中华书局1982版。

  [2]同上书第198—199页。

  [3]康有为:《唐才常烈士墓志铭》,同上书第266—267页。

  [4]章士钊:《沈荩》,《辛亥革命》(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89页。

  [5]《毕永年削发记》,《革命逸史》初集中华书局1981年6月版,第74页。

  [6]《说国民》,《国民报》第2期。

  [7]《中国灭亡论》,《国民报》第4期。

  [8]《章太炎与支那亡国纪念会》,《革命逸史》初集,第57页。

  [9]《癸丑新民丛报汇编》第829—830页。

  [10]《江苏》第2期。

  [11]《东京军国民教育会》,《革命逸史》初集,第109—110页。

  [12]《作者邹容》,《革命逸史》第2集,中华书局1981年6月版,第49页。

  [13]章太炎:《赠大将军邹君墓表》,《辛亥革命》(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66页。

  [14]鲁迅:《革命军马前卒与落伍者》。

  [15]《传略》,《蔡元培全集》卷3第324页,中华书局1984版。

  [16]《吴玉章回忆录》第11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11月版。

  [17]《浙案纪略》,《陶成章集》中华书局1986年1月版,第330页。

  [18]张继:《祝北京大学生》,《苏报》1903年6月6日。

  [19]章士钊:《读革命军》,《苏报》1903年6 月9日。

  [20]《癸丑新民丛报汇编》第884—885页,883页。

  [21]蔡元培:《杨笃生滔海记》,《蔡元培全集》卷2第117页,中华书局1984年9月版。

  [22]《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卷1(下)北京三联书店1960年4月第1版,第521页。

  [23]《哀江南》,《江苏》第1期。

  [24]《近四十年世风之变迁》,《国民日日报汇编》第3辑。

  [25]宋教仁:《程家柽革命大事略》,《宋教仁集》下册第435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26]《秦力山传》,《辛亥革命》(一)第282页。

  [27]《宋教仁集》下册第436页。

  [28]《纪东京留学生欢迎孙君逸仙事》,《民报》第1号,第68-69页。

  [29]《癸丑新民丛报汇编》第1135页。

  [30]《释仇满》,《蔡元培全集》卷1第172—173页

  [31]《正仇满论》,《国民报》第4期。

  [32]《绝命书》,《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上册第155页

  [33]孙文:《民报发刊词》,《民报》第1号,第2页。

  [34] 汪精卫:《民族的国民》,《民报》第2号,第18-19页。

  [35]《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卷1第283—285页。

  [36]《驳法律新闻之论清廷立宪》,《朱执信集》上册第36页,中华书局1976年1月版。

  [37]《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民报》第1号,第48-49页。

  [38]《革命初期之宣传品》,《革命逸史 》初集,第10页。

  [39]《本社特别广告》(二),《民报》第19号。

  [40]《论中国现在之党派及将来之政党》,《新民丛报》第 92期。

  [41]《清廷关于解释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上谕》,孙曜:《中华民国史料》,《自武昌起义至参议院闭会》,第9页,上海文明书局1925年版。

  [42]《求学是去欲之良法》,《阎百川先生言论类编》卷6第79页。

  [43]《论读经有利而无弊》,《天津大公报》1935年6月15日。

  [44]《在桂林军政学76团体欢迎会上的演说》,《孙中山全集》卷6,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页。

  [45]《在东京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孙中山全集》卷6,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5页。

  [46]《仇一姓不仇一族》,《民报》第19号,科学出版社影印版第104页。

  [47]《中国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中国文化服务社1941年8月版第13—14页。

  [48]《自序》,《革命逸史》初集第1-2页。

  [49]《石屏传略》,《谭人凤集》第433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斑版。

  [50]《光复军志·序》

  [51]《徐锡麟墓表》,《蔡元培全集》卷2第280页。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中东民族主义

  • 下一篇文章:论民主政体的政治稳定功能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辛亥革命时期的排满思潮”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辛亥革命时期的排满思潮”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对政党“治理责任”机制失效的理性...
  • ››当代中国政府体系与政治研究法的现...
  • ››论毛泽东功过评价中的辩证关节
  • ››论毛泽东对确立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
  • ››论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主要内容...
  • ››探讨毛泽东“左”比右好的党性特色...
  • ››阻碍民主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
  • ››当前民主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
  • ››从海南岛战看兵棋推演
  • ››试论邓小平理论的社会主义观
  • ››辛亥革命时期的排满思潮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