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政治学论文

上一页  [1] [2] 


Tags:


   毛泽东人生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关系辨析      ★★★ 【字体: 】  
毛泽东人生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关系辨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2:19:55   点击数:[]    

而轻实践,重道德而轻功业。因此,尽管他们中大部分人志向远大,操行坚定,但难免大而无当,迂阔不实。
毛泽东继承了儒家人生哲学中崇尚仁义、重视人的道德价值的合理思想,但又克服了其专注修养、忽视践行的内省倾向,从作为特定价值主体的个人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上揭示了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价值。
在毛泽东看来,一个人之所以具有价值,不仅在于他创造了有利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更在于他自觉地意识到了自己对于社会与他人的责任与义务,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并积极主动地为社会和人民做工作。他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人们要向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学习,“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在这里,毛泽东清楚地向人们道明, 功利价值和道德价值紧密相联,就是说,人的能力只是一种潜在的价值,只是为人们创造价值的活动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只有具备了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卓有成效的创造价值的活动,这种潜在的价值才能转化为现实的价值。是否具有自觉的道德意识这种内在价值是人格之优劣和境界之高低的标志。如果能力包孕着个体对他人和社会之贡献大小的可能性,那么,为他人和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则规定着人格的高尚和纯粹,决定着由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的转换,决定着自我对于他人和社会的价值的实现。而具有自觉道德意识和较高道德价值的人,对于社会人心的典型示范和潜移默化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的。

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物在价值关系中永远是被动的客体,它只能满足于人的主体需要,本身不能创造价值,而人在价值关系中却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作为价值主体,他具有对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具有获得物质和精神满足的需求;作为客体,他又必须满足其他价值主体的需要。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两重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生价值的实现是贡献与索取的有机统一,是个人对社会的创造、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满足的有机统一。但是统一是指有机的过程,二者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更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或者绝对等量的关系,否则认识上的这种形而上学就会在实践上把人推向误区。因此,一种正常的社会,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是这样双向运作的过程。
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儒家学说将人类与其他“物”相比较,来认识和阐发人类的价值,论证人是天地之间的最高存在物。无论是孔子、荀子,还是其后的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无不肯定人在宇宙中的崇高地位,确认人之高于其他物类的价值。
在毛泽东关于人生价值的思想中,处处都能发现传统文化的影子。毛泽东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在毛泽东看来,人是创造理想世界的存在物。理想是对美好未来的想往,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现实是理想的根基,又是为理想所否定、越超的东西。人类正是在观念地批判现实、想往未来和实际地批判现实和追求理想的活动中,亦即在追求理想价值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本质力量,显现出对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和意义。毛泽东曾针对党内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信念动摇、理想淡薄、只追求名利地位和一己私利,忘记远大革命目标和继续革命的思想状况,意味深长地说:解决了吃饭问题,就要搞点共产主义。丧失了共产主义理想,只是为了吃饭而活着,就同狗找点吃的东西没有什么两样。
综上所述,毛泽东人生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毛泽东是民族大我与个体小我的结合体,他的名字已经超出了个人称谓的意义,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只有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才有可能完全认识毛泽东;只有完全认识毛泽东,也才能清晰地认识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历史积淀和现实运动。深入学习和研究毛泽东人生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的关系,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全面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指导和培育人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收稿日期:2000—05—25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406.
〔2〕《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4:621.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毛泽东对确立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范畴的独特贡献

  • 下一篇文章:关于毛泽东革命转变理论的若干思考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毛泽东人生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关系辨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毛泽东人生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关系辨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对政党“治理责任”机制失效的理性...
  • ››当代中国政府体系与政治研究法的现...
  • ››论毛泽东功过评价中的辩证关节
  • ››论毛泽东对确立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
  • ››论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主要内容...
  • ››探讨毛泽东“左”比右好的党性特色...
  • ››阻碍民主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
  • ››当前民主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
  • ››从海南岛战看兵棋推演
  • ››试论邓小平理论的社会主义观
  • ››毛泽东人生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